第0268章 冷僻之題(第2/2頁)

第一題只有一句話:“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

如果經文不熟悉,根本不知道它的出處在哪裏?

李延慶細看第一題,才暗感吃驚,剛開始初看時認為比較簡單,可細看才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這是出自老《尚書》中的一句話,王安石編寫的《書經新義》中,這句話卻沒有了,作為偽說而刪除,如果士子不看老尚書,只看《書經新義》,這句話根本就聞所聞未。

李延慶不由暗暗感激師父姚鼎,當年他授課時,專門講了《尚書》和《書經新義》的對比,又把刪除的部分列舉出來,其中就有這句話,若非如此,他李延慶一樣答不出這第一題。

這道題對於一般考生而言其實非常冷僻,估計對很多考生,第一道題就是迎頭一棒。

這句話是出自《虞書·舜典》,李延慶沉思片刻,決定把題目也寫上。

他隨即提筆寫道:“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

……

就在考生們全神貫注答題之時,貢院的審卷樓三樓內,主考官余深正站著窗前慢慢喝一杯茶,從他的視角可以清晰地看見下方的考場。

這是他第二次作為省試科舉的主考官出現在這裏,科舉作為朝廷重大政策的風向標,主考官的任命絕不是隨意指定,而是幾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朝廷時局看似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暗流激湧,朝廷中除了公相蔡京外,還有媼相童貫和隱相梁師成,他們三大勢力,一個管朝政,一個掌軍權,一個主導制誥,三人都權勢極大,這也是帝王之術,制造矛盾以平衡,蔡京和童貫明爭暗鬥,梁師成則兩頭挑撥,兩頭通吃。

在朝廷中,除了蔡京大權獨攬外,還有左相白時中和右相余深,白時中是蔡京走狗,而余深又和童貫走得頗近。

這次科舉原本是蔡京推薦白時中出任主考,但遭到童貫的強烈反對,他指出白時中在上屆科舉為主考時出現了作弊的重大醜聞,不宜再擔任主考,最終天子趙佶接受了梁師成的推薦,任命余深為主考。

而這次科舉正逢遼金戰事激烈,宋朝出現收復燕雲機會之時,從去年開始,朝廷已經幾次派使者乘船北上遼東,和金國秘密協商共同滅遼的大計,與此同時,金國也派使者秘密趕赴西夏,和西夏協商攻遼事宜。

也正是這個緣故,極力主張攻打遼國的童貫占據了輿論上風,余深也由此成為今年的主考。

雖然余深和童貫走得很近,兩人甚至已經形成了政治上的準同盟,但這並不代表余深就堅決支持童貫聯金滅遼的大計。

相反,余深本人堅決反對滅掉,他認為這會打破宋遼百年平衡的局面,極易引狼入室,一旦金國取代遼國,宋金之間必然會爆發戰爭,在數十年反反復復的拉鋸戰後才能最終形成新的平衡,而以宋朝目前的財力,很難支撐數十年的大規模戰爭。

余深心中很惆悵,他明知天子讓自己為主考的深意就是在科舉中推行聯金滅遼的思想,但這又和他本人的政見沖突,著實令他左右為難。

這時,一名監考官匆匆走來,遞給他一張紙條,余深打開看了看,上面寫著“首題瘦金體”五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