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

李績的作戰風格是穩中求勝,凡事謹慎,寧可失去戰機也不會輕易犯險。

不過在斷後阻敵這個任務裏,李績雖是一軍主帥,但他卻把戰略戰術制定的權力交給了李素,看似無意,實是有意。

李家一門雙公,外人看來似是鮮花著錦,可在李績看來,卻是烈火烹油。一個家族太顯赫了,看在帝王眼裏終究不是什麽好事,臣權過大,尾大不掉,將來必然會威脅皇權,李世民在位時或許無妨,然而下一代帝王呢?李績老謀深算,他的目光看得更遠,所以李世民下旨讓這舅外二人留下斷後時,李績才會反對得那麽激烈。

此戰若勝,李家舅甥立下如此大功,李世民不封賞說不過去,難掩天下悠悠眾口,可是若要封賞,李家勢必愈發輝煌顯赫,很難說李世民心裏會生出怎樣的想法。此戰若敗,李世民自是對李家失望,他眼裏的“李家”,自然包括了李績和李素兩家,於是兩家一損俱損,更何況必然還有無數朝臣參劾,李家權勢不再,輝煌難復。

所以早在李世民留下二人斷後開始,李績便打定了主意,這場斷後之戰交給李素主導,如果勝了,功勞全部給李素,就算李世民將來猜忌也不妨事,因為在大軍主力撤退之前,李績親眼見到李世民吐了血,從太醫們驚懼惶恐的臉色來看,恐怕李世民因這一次吐血而折了壽數,將來晉王成為太子的機會極大,功勞如果是李素的,晉王日後登基,必然不會虧待李素,今日的這份功勞縱會被李世民有意打壓,但憑李素與李治的深厚交情,未來李治也會將這份功勞重新撿起來,所以,這份大功由李素來立是最合適的,若是落在李績頭上,李治會不會撿起來可就不一定了。

姜還是老的辣,李素的目光只盯在眼前的戰爭上時,李績卻已看到了多年後的朝堂之上。

從李世民撤軍一直到現在,李績作為一軍主帥,卻對外甥李素的建議幾乎言聽計從,究其原因,大抵便是如此了。

“若是喬裝平民混入慶州,恐怕要找個得力的將領……”李績捋須沉吟道。

李素神情一動,道:“舅父大人,外甥想推薦一個人……”

“哦?何人?”

“您身邊的親衛,薛仁貴。”

李績扭頭朝帳外看了一眼,薛仁貴正在帳外值衛,身軀挺拔,筆直得像一棵松柏。

“薛仁貴是個不錯的材料,近來跟在老夫身邊學習兵法韜略,悟性委實很高,但這些只是紙上談兵而已,若是讓他領軍擔此重任,老夫恐他步趙括之後塵,若然失敗,功虧一簣呀……”李績搖著頭,似乎不大認同。

李素笑道:“外甥對他有信心,他既然跟了舅父大人學習,也算是您的門下弟子了,不能總是紙上談兵,總要給他一個親身上陣的機會,否則,趙括永遠是趙括,一輩子出息不了。”

李績皺眉看著他:“老夫麾下良將不少,你為何偏要舉薦他?”

“哦,前日外甥與他賭錢,手氣不好欠了他二百貫,想著索性給他創造一個送死的機會,欠的債也就賴掉了……”

李績臉色瞬間綠了,圓睜怒眼指著他抖抖索索:“你,你這個混賬……”

“玩笑,玩笑,舅父大人莫當真,外甥只是覺得氣氛太嚴肅了,調劑一下……”李素趕緊道。

李績一臉快瘋掉的表情,隨即一手扶住了額頭,似乎犯了偏頭痛,表情很痛苦……

“出去吧,老夫不想見到你了……”李績痛苦長嘆,很嫌棄地揮手。

李素識趣退出帥帳。

……

大軍集結,藏旗掩跡,兩萬輕騎分出五千人馬朝東移動,他們的任務是牽制泉蓋蘇文的十五萬追兵,另外的一萬五千人則由李績領軍,不緊不慢朝北面慶州城方向行去,其中分出五百人,喬裝成高句麗平民,由薛仁貴帶領他們前行一步,這支五百人的隊伍是攻下慶州城的關鍵。

李素跟在李績的主力隊伍中,神情仍舊悠閑懶散,騎在馬上搖搖晃晃的,似乎在打瞌睡。

枯燥無聊的行軍是李素覺得最難熬的過程,卻不得不忍受,幸好他並不孤獨,前後左右的自家部曲將他圍在中間,讓他很有安全感的同時,也有了很多可以聊天的對象,打發路途的枯燥。

高素慧也騎在馬上,離李素不遠,自從靺鞨騎兵突襲唐軍後勤,燒毀了大部分糧草後,她便表現得很沉默,也很小心,似乎明白唐軍上下心裏憋著一肚子怒火,自己這個敵國的俘虜一不小心就會將這團怒火點燃,到時候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她,所以這兩日她表現得分外乖巧。

李素一扭頭,看到後側沉默不語的高素慧,然後笑了,朝她揮了揮手,示意她過來,高素慧將頭扭過一旁,假裝看風景,李素眼一瞪,高素慧卻沒看到他兇惡的目光,威脅無效,李素頓時氣得牙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