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前憂後患

被補了一刀的牛進達很心塞,臉色有些陰晴不定,李素清楚地看到牛進達的右手不停的攥拳,化掌,來回變換不定,似乎在猶豫用怎樣的姿勢對眼前這個紮他心的老流氓來一次暴擊……

程咬金渾然不覺,一臉含蓄的得瑟。

能在遇到敵軍突襲時穩住陣腳而且組織反擊並且大勝,程咬金確實覺得自己有資格炫耀一下的。

李素看在眼裏,不過沒打算打圓場,兩位老將軍交情不錯,讓他們互相傷害一下也好,有助於增進友誼,還能清熱敗火,通便祛濕……

“程伯伯,小子打聽了一下今日遇襲之戰的過程,想必程伯伯亦深有感觸,安市城主楊萬春所部敵軍委實不易相與,此人經營安市城多年,麾下十二萬兵馬皆是訓練有素的悍將驍卒,又有安市城堅城為守,而我軍經過渡遼河之戰,攻遼東城之戰後,折損了好幾萬將士,算一算兩軍兵力,我軍只比楊萬春多了一倍,僅憑這一倍的兵力去攻打十二萬守軍的城池,小子以為,勝算委實不高……”

程咬金眉頭皺了起來:“若是尋常攻城,勝算自然不高,不過既然陛下動用了你所造的震天雷,攻下安市城應該不難吧?上次攻打遼東城,僅僅一日便將城池打下來了,全靠震天雷之利呀,這次難道不一樣?”

李素神情凝重地搖頭:“這次不一樣。”

“為何?”

李素嘆了口氣,道:“因為楊萬春不是高惠真,在我看來,論領兵打仗,楊萬春比高惠真強多了,高惠真在高句麗國中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將才,而楊萬春,卻是高句麗的不世梟雄,同樣是用震天雷攻城,用在遼東城可令高惠真束手無策,而用在安市城,卻不知楊萬春會如何應對,但我知道,楊萬春絕不會像高惠真一樣只知被動防禦,一定會尋求主動出擊的機會……”

“何以見得?”

“我軍二十余萬將士兵臨城下,敵我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今日程伯伯的前鋒騎兵剛到城外,楊萬春便果斷撥出一萬兵馬設伏,若非程伯伯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遇襲後迅速穩住了陣腳和軍心,今日說不定便讓楊萬春得逞了,那麽前鋒五萬騎兵也會被他一口吞掉了,以區區一萬人馬伏擊五萬人馬,由此可見楊萬春之帥才和魄力,這樣的主帥很難對付。”

程咬金和牛進達同時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神色愈見凝重了。

良久,程咬金道:“震天雷也無法對付他麽?”

李素嘆道:“震天雷是利器,但不是神器,它的作用其實並沒有你們想象中的那麽大,若它真能戰無不勝的話,陛下早就橫掃大唐一切強敵惡鄰了,說到底,打仗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武器再厲害,也要看握在誰手裏,同時還要看對手是誰,它……並不是無敵的。”

程咬金和牛進達的臉色有些難看,二人沉默地看著李素,似乎在慢慢消化李素剛才的這番話。

“照這麽說,若連震天雷都無效的話,這座安市城我們如何克之?”牛進達面色憂慮地道。

李素苦笑:“所以這就是我反對陛下攻打安市城的理由,在我看來,若是分兵而擊的話,咱們可以先取弱,再攻強,暫時放過安市城不打,將高句麗國境內別的城池先打下來,甚至可以直取都城平壤,待到一個一個的點連成了一片,高句麗國土大半落入我王師手中時,再反過頭來打安市城或許就不會那麽艱難了,戰爭畢竟是政治的延續,反過來,政治也能影響戰爭的結果,在政治上造成了聲勢,安市城並不難克之。”

程咬金沉聲道:“然而……”

李素嘆道:“然而,陛下已選擇了先克強,後取弱,而且否決了分兵,那麽,安市城就成了一塊難啃的骨頭,攻打這座城池,我軍必將付出慘重的傷亡,甚至……東征之戰的進攻態勢可能只到此為止了。”

程咬金和牛進達不由悚然一驚,急忙問道:“子正何故出此推斷?”

李素神情憂慮道:“二十多萬兵馬,從君臣到將士,目光只盯著這座城池,卻沒有發現咱們背後隱藏的危機……”

“什麽危機?”

李素的目光投向遠方,道:“一城難克,我軍必在城下耗費時間和將士們的性命,楊萬春是不世之帥才,他以一城之力獨擋二十多萬大軍,拖住了我軍推進的腳步,然而在遙遠的平壤城,高句麗的篡國之臣泉蓋蘇文也不是輕與之輩,他和楊萬春皆是梟雄之資,楊萬春在安市城下拖住了咱們,泉蓋蘇文難道會閑著什麽都不幹嗎?”

程咬金沉聲道:“你的意思是,泉蓋蘇文會調撥高句麗國中所有兵馬,對我王師進行反撲?可是……經歷遼東城一戰,高惠真的十萬兵馬被我軍全殲,短時間內泉蓋蘇文還能從哪裏集結兵馬?高句麗國中擁兵不到三十萬,這三十萬分布高句麗國全境,其中還包括楊萬春的十二萬兵馬,他哪裏有余力集結更多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