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

一個人不管做了什麽事,如果做完後還會心虛,還要想無數的說辭來證明自己其實沒做錯,那麽,這件事必然是虧了心的。

沒錯,最近劉平遇到的一連串的倒黴事都是李素的手筆,在李世民面前,李素自然是有點虧心的,至於這些事做得對或錯,李素並不在意。

權貴之間的爭鬥是無關對錯的,只有利弊,李素對未來長遠的布局裏,必須要扳倒劉平才能達到目的,那麽,毫不猶豫扳倒便是。

畢竟,李素與劉平不太熟,嚴格說來,他與劉家甚至有過節,雖然劉平送了許多禮努力消弭恩怨,但很顯然,送給李素的重禮基本上跟肉包子打狗的性質差不多。

人心那麽險惡,安平侯爺實在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單純天真不做作……

事情做下了,布局布完了,李素猜測,這個時候劉平的家門口正是熱鬧的時候,箭已離弦,不可回頭,面對李世民時,李素雖有些忐忑,但也不太害怕。

李世民仍舊雲淡風輕,從他的表情裏看不出任何端倪,慢悠悠地端杯,慢悠悠地啜茶,李素忐忑一陣後,索性也放開了心思,反正已經這樣了,自己幹的這點事也不是殺頭的大罪,大不了再蹲幾天大理寺,就不信為了這個安平縣侯,李世民會弄死自己。

君臣二人沉默許久,李世民終於又開口了。

“朝廷的錢糧和兵械差不多已準備足了,大唐王師眼看就要西征焉耆王龍突騎支,這一次不僅要平了焉耆,朕打算索性將整個西域都橫掃一遍,永除後患,只不過,糧草已備,奈何三軍主帥仍未決定人選,這個人選實在令朕為難呀……”

李素見李世民神情有些抑郁,不由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朝中那麽多武將,每一位皆是戰功彪炳,從中選出一人來似乎……並不難吧?”

李世民搖搖頭,嘆道:“朝中良將眾多,是大唐之幸事,但是西征主帥的人選,卻不是那麽容易決定的,畢竟,大唐的敵人不止一個焉耆,而且……”

說著李世民忽然露出憤怒之色,重重哼了一聲,道:“這個龍突騎支,壞了朕的大事!朕若平了他,定不受其降,將他挫骨揚灰方才解朕心頭之恨!”

李素明白了。

如果沒有焉耆叛唐的話,按照李世民原本的節奏,這個時候應該準備糧草召集眾將,開始籌劃東征高句麗了,這可是極為重要同時也是極為榮耀之事,此戰若功成,在李世民的帝王功績上,將會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前朝皇帝沒幹成的事情,自己不但幹成了,還幹得漂亮,這說明什麽?說明自己是順應天命的帝王啊,“天可汗”這三個字實至名歸,以後異國番邦的使節叫自己天可汗時,也就不會悄悄臉紅了……

東征高句麗的主意,李世民肯定打了不止一年兩年,說不定從他登基那天便有這個想法了,好不容易等到國力勉強能支撐起這一戰,軍隊戰力也剽悍兇猛,幾乎天下無敵了,李世民這才決定開始準備東征,誰知剛剛開始準備工作,西邊的焉耆就反了,然後大唐不得不騰出手來,先把焉耆收拾了再說,這樣一來,李世民的布局全部被打亂了,怎能不發火?

李素想了想,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臣以為,西域焉耆不過疥癬之疾,不足為大患,所以大唐派一支偏師出征足矣,國庫也不用撥付太多的錢糧,若選將合適,深入西域腹地後甚至可以以戰養戰,在當地自主籌糧亦無不可。大唐國中仍保留著絕大部分的軍力和糧草,陛下想做點別的事情,臣以為不會太受影響……”

李世民笑了笑:“看來,子正似乎知道朕想做什麽?”

李素苦笑道:“陛下,整個朝堂都知道了,臣怎能不知?無非東征而已。”

李世民饒有興致地道:“既然把話說開了,子正不妨說說,朕若東征,汝意若何?”

李素猶豫了一下,緩緩道:“陛下,可否容臣好好思索數日再答復?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論。”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到底是懂事了,如今這個樣子,卻已有幾分老成謀國之態,你終究不負朕望。”

李素慚愧道:“臣只是最近沒闖禍了,陛下如此謬贊,臣實在汗顏無地,就算想闖禍也不大好意思了……”

李世民一愣,接著哈哈大笑:“還是那個混賬做派,怕是一輩子都改不了了,子正啊,很早便聽說你尤喜錢財,你若一年不闖禍,朕可賜你萬貫以示褒獎,你我君臣不妨做個君子之賭,如何?”

李素樂壞了,不闖禍就能白拿一萬貫?你是不是傻……不,是不是太有愛心了?

正打算伸手與李世民擊掌為誓,李素忽然警醒,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若臣一年內不小心闖了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