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突陷危局

功臣畫像可以說是大唐一個很鮮明的標志,能上畫像並且享受歷代大唐帝王香火供奉,對臣子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相比之下,升官封爵都不如上功臣畫像地位高崇。

李素向李世民建議設功臣畫像供於樓閣,原本只是看在李世民黯然追憶往昔功臣,心中不忍於是隨口一提。可他沒想到這隨口一提竟被李世民采納,然後在長安城功勛權貴圈子裏掀起了驚濤巨浪。

對那些當年追隨李世民打江山的功臣們來說,上功臣畫像的意義實在太重要了,人一旦到達某種幾乎無法再上升的高度後,所追求的東西漸漸也就變了,李世民已是帝王職稱,除了白日飛升位列仙班外,在人間的地位已無法再升,於是他追求的不再是權位,而是史書上的名聲以及大唐江山萬年永固。

當年追隨李世民的那些臣子們,重要的人物幾乎都被封了開國公侯,可以說,除非他們有膽子起兵造反,把李世民踩下去換自己上來當皇帝,否則他們的地位幾乎也到了人臣之巔,無可再升了,所以他們追求的東西和李世民一樣,除了家族門閥興盛以外,也想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雖然大家都想青史留名,可他們卻一時沒想到如何留名,這個時候李素提出的功臣畫像,無疑給君臣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李素的無意所為,對長安城的君臣來說自然是好消息,可李素卻沒想到侯君集竟然被李世民排除在功臣畫像之外。

眾所周知,侯君集是最早跟隨李世民的開國名將之一,當李世民還是秦王時,侯君集便是李世民麾下一員大將,甚至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侯君集也是一馬當先殺進了玄武門,與隱太子李建成的部將激烈交戰,豁命以赴才確保了李世民的勝利戰果,更遑論武德貞觀年間侯君集為大唐陸續立下的汗馬功勞,可以說,如果論侯君集的資歷和戰功,上功臣畫像是沒有任何問題了。

可惜的是,侯君集做錯了一件事,盡管最後關頭他懸崖勒馬,但,終究給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汙點。

謀反就是謀反,哪怕關鍵時刻懸崖勒馬了,也不可能褒獎他是功臣,李世民饒他性命已是法外開恩,地位一落千丈是必然的,從此淪落權力中樞邊緣也是意料中事,至於上功臣畫像這麽榮耀的事,輪到誰也不可能輪到侯君集。

所以李素驟聞侯君集不能上功臣畫像後驚訝了片刻,隨即臉色恢復正常。

侯君集的性命可以說是李素救下的,而且李素救過他兩次,第一次是侯君集平高昌後縱兵濫殺搶掠,後來被告發後,被李世民貶謫千裏,李素在李世民面前諫言力保,這才令侯君集回到長安,第二次是李承乾謀反前夜,李素親自登門拜訪侯君集,努力勸服侯君集懸崖勒馬,將箭已離弦的情勢硬生生拉了回來,這才有了侯君集在謀反之夜臨時倒戈,跪在太極宮前自縛請罪,終歸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一次兩次,救命之恩大如天,李承乾謀反後,侯君集被除爵貶謫瓊南,已離開長安一年了,盡管侯君集未曾向李素道過謝,可李素知道,他的救命之恩已深深刻在侯君集的骨子裏,哪怕李素某天忽然決定造李家的反自立為王,只消一紙書信,侯君集就會毫不猶豫地殺官立旗,千裏投奔。

這就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交情,不在推杯換盞,不在海誓山盟,哪怕多年杳無音訊,到了應該為彼此用心用命的時候,輕飄飄的一句話便能自割大好頭顱奉上,以全朋友之義。

緩緩摸著下巴,李素開始猶豫起來。

不能上功臣畫像雖是情理之中,但侯君集與李素的交情不同,好歹也是自己冒著天大的風險救過兩次的人,這次侯君集被排除在功臣畫像之外,李素心裏多少還是有點不太舒服的。

所以李素在猶豫,自己要不要再作一次死,讓侯君集能在功臣畫像上露露臉?

念頭轉瞬即逝,李素苦笑兩聲,他知道這是很不現實的。侯君集卷進李承乾謀反案是不爭的事實,被李世民饒了性命已然是蒙天之幸了,若再不識進退,貿然幫侯君集這個忙,恐怕連李素自己都會被搭進去。

回過神來,卻見王直一雙小眼睛緊緊盯著他,目光裏滿是探究意味。

李素皺眉:“你這樣看著我很危險,因為我英俊的相貌會讓你愛上我,但我又不好男風這一口兒,尤其是你長得如此猥瑣……”

王直嘿嘿幹笑,道:“我也沒那愛好,其實我就是想問問,為何這次你不打算為侯君集爭取點什麽,畢竟當初你可是一次兩次的救過他,這次侯君集上不了功臣畫像,我以為你至少會幫他爭一下的……”

李素淡淡道:“我救侯君集只是適逢其會,隨手為之,當初我和你兄長被困西州,即將以身殉國,是侯君集領兵來救,雖說是奉了陛下旨意,但救了我是事實,所以我加倍報之,至於上不上得了功臣畫像,那是侯君集自己的事,跟我沒關系,他自己做錯了事,能保住命已是福氣,其他的身外名利,我可沒義務幫他去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