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

一件對的事,其實做得很偶然,算是“妙手偶得之”,無意所為,而得晉爵高升,李素的心情無法形容,榮耀是必須的,當然,還透著幾分心虛。

幾乎全村的父老鄉親都圍聚在李家大門外,許明珠不敢怠慢,急忙命家仆搬來桌席,逢上茶水,奉請鄉親們,然後請村裏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宿老進家中前堂坐下,以當家主婦的身份陪著幾位宿老說話寒暄,言語恭敬,態度和煦,毫無半分新晉權貴的倨傲冷漠之氣,引得村裏幾位宿老大加贊賞,卻也不敢太失禮,前堂裏連茶水都沒敢喝一口便恭敬告退。

無數人都是看著李素從小長到大的,論起輩分來,不是叔叔伯伯便是阿爺阿公的,然而,每位村民都很清楚,不論李家夫妻對村民如何跟以前一樣叔叔阿爺的叫著,身份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了。

他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光著屁股跟小夥伴們河邊捉魚,樹上掏鳥窩的混小子了,而是高高在上的大唐權貴,每天都要進長安城跟皇帝陛下商討社稷民生大事的國之棟梁,夫妻二人客氣是他們教養好,可村民們卻不能理所當然把人家的教養當成福氣。

拘謹內斂,進退得宜,幾位長輩宿老留下一堆賀喜話之後,便非常識趣地退下,李家奉上的茶水連動都沒人動。按老人們的說法,貧賤之命福薄,喝了權貴家的茶老天都看不過眼,會折壽數的。

村民們三三兩兩仍聚在李家大門前不肯散去,村裏宿老們從李家出來,臉上泛著與有榮焉的喜意,跨出門檻便朝村民們呵斥開了,連聲罵著大家不懂規矩,失了禮儀,然後便催促著大家趕緊散開,莫給李家公爺添麻煩。

村民們嘻嘻哈哈一陣後剛準備往回走,便聽遠處馬蹄隆隆,鄉道上揚起一陣黃塵,馬兒近了,眾人發現為首者是一名宦官,手中高高捧著一卷黃絹,離李家大門老遠便尖著嗓子喊開了。

“恭喜賀喜,李家郎君爵封縣公,聖旨到——”

李家門口眾人一愣,接著紛紛跪拜伏首,眨眼間地上黑壓壓跪了一大片。

……

……

宣旨晉爵的場面風光且隆重,李家著實熱鬧了一番,若說李家最激動興奮的人,卻不是李素和許明珠,而是李道正,尤其聽到宦官念到將李素亡母追封為秦國夫人後,李道正頓時熱淚盈眶。

宦官走後,李道正獨自一人去了村子西面的亡妻墳上,帶了香燭紙錢和兩壇烈酒,一走就是一下午,直到快深夜時才申請疲憊地回了家。

沒人直到李道正獨自一人在亡妻墳前說了什麽,李素一直等到半夜,見李道正回家時醉醺醺的,兩眼又紅又腫,隱隱可見淚痕,李素很識趣的沒多問,唯有暗暗一聲嘆息。

亡母的身份,終於有個交代了,在李道正和李素父子眼裏看來,李世民追封的秦國夫人,分量比李素這個縣公要重得多,如果說李家今日確有喜事的話,也就只有追封亡母這一樁喜事了。

辦成了這件事,李素並不覺得多麽喜悅,心底裏只有一點淡淡的遺憾。

“子欲養而親不在”,或許便是李素此刻心中最真實的寫照,有時候李素甚至暗暗在想,如果自己能夠早點來到這個世界,早在繈褓時便來了,母親的命運會不會改變?

……

晉爵不僅僅代表著身份的提高,還有一系列的待遇,比如賜土地和食邑,比如府宅允許擴建若幹丈,府中建築允許拔高多少尺,還比如……朝廷允許並且奉養八個媵妾。

所謂“媵妾”,自然是指女子,字面上雖然帶了一個“妾”字,但身份卻比妾室高很多,通常是家主娶正室時,隨同正室夫人陪嫁過來的姐妹,可以是親姐妹,也可以是宗室姐妹,身份最低是夫人在娘家待字時陪在身邊的貼身侍女,陪嫁過來後便以“媵妾”的身份侍候家主。

當然,如果一定要解釋得更直白一點,“媵妾”這個詞,其實完全是因為正室娘家人而存在,簡單粗暴的說,就是正室的替補,古代人壽命不長。很容易就有個三長兩短,萬一正室夫人香消玉殞,婚歸離恨天,家主也別以為從此能把外面的小狐狸精扶正了,還有“媵妾”等著接正室的位呢,反正都是同一個娘家出來的,扶正為正室的媵妾,所謀所取者,當然還是站在娘家人的立場。

之所以說媵妾的地位比妾高,不僅僅因為她們能替補正室,而且她們的身份是國家朝廷認可的,每個月都會發給與身份等級相符的月俸。相比之下,妾室的地位就低太多了,只比內宅後院的通房丫鬟和家仆高那麽一點點,不小心摔個瓷瓶都有可能被正室夫人下令扔進井裏,還不用負法律責任,官府頂多罰點款了事。

由此可見,古代人確實很會玩,收姐妹花還能想出一個如此冠冕堂皇的名目,實在是藝高人膽大一類的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