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

對任何人來說,被未來的太子拉攏是個好機會,稍有野心的人通常欣喜若狂,就算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人,至少也會暗暗自爽,畢竟,自身價值被肯定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值得高興一下的。

李素卻並不覺得高興,他甚至覺得自己又攤上了麻煩。

李泰的拉攏已經表現得很直白了,數年以前,那時的魏王李泰還在想方設法結黨,在朝中廣植人脈,與太子李承乾處處爭寵之時,李泰便對李素留意上了。

朝堂上無端端多了李素這麽一號人,而且無法對他定位。從根子上來說,李素不是什麽世家門閥子弟,簡簡單單的農戶出身,這個可以以“奇葩”稱之的少年,所思所想與旁人大相徑庭,常有奇思妙想,而且一個人不知不覺鼓搗出許多新奇玩意,有詩文之小才,亦有治國安邦之大才,很奇異的一個人,沒有師門,也不知他那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從哪裏學來的,靠著這些奇思妙想,李素漸漸得到李世民的倚重,短短數年時間,一路官運亨通,順風順水,至今仍被滿朝君臣深深看重。

當初與李素認識後,李泰心底裏一直便對他有些忌憚,準確的說,應該是嫉妒。

作詩比他好,寫文章比他好,辦差事比他好,尤其是臨機應變的能力更是出類拔萃,現在李泰又知道,李素的智商也比自己高。

樣樣都不如人,李泰殺了他的心都有了,可偏偏這人是父皇眼裏的紅人,而且心機城府深,當初扳倒太子的過程李泰是最清楚的,所以他知道如果要與李素為敵,這個敵人將是多麽的可怕,以往李素孤身一人單打獨鬥都是一個無比厲害的角色了,更何況如今他認了親,他的親舅舅李績成了他最大的靠山,不知不覺間,李素已然成為長安城的一個龐然大物,除了當今天子,沒有任何人能輕易撼動得了他了。

這便是李泰今日親自登門拉攏李素的原因。

不願與他成為敵人,那便盡一切努力成為朋友,仔細想想,從認識李素到現在,李泰與他雖然有過小小的摩擦,也有過互相防備算計的時候,但大家同時也有曾經互為盟友的過往,總的來說,二人之間勉強還是有一兩分交情的,憑這一兩分交情,再憑著將來毫無懸念的未來東宮太子的身份,李泰才有登門的底氣。

一個思維和智商正常的人,但凡不太笨,在未來唯一的大唐太子面前,都應該知道如何站隊的。

可惜的是,李泰今日偏偏碰到了一個不正常的人。

李泰最大的倚仗,看在李素的眼裏卻什麽都不是。

這就是預知歷史的優越感了,李素很清楚,李承乾被廢黜後,李世民的諸皇子之間為了爭那個位置,已然開始非常激烈的明爭暗鬥,他也很清楚,在所有人的眼裏,贏面最大的非魏王李泰莫屬,現在很多朝臣已經毫無顧慮地站到了魏王陣營裏,因為沒有任何懸念,魏王必然是下一任的東宮太子。

然而,李素還知道一些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東西,比如……這場爭奪東宮之戰,最後的贏家爆了一個巨大的冷門,贏家不是李泰,而是另一個。

所以李素不能站隊,早在李承乾還是太子時,李素已經站好隊了,他現在要做的,便是把那個看似是一團爛泥的家夥扶到墻上去,同時幫他掃清一切障礙,幫他在群狼環伺的險境中殺出一條生路,讓他直登世間最尊貴的位置,面北背南而王。

拒絕的話,不能說得太硬,心智成熟的男人永遠不會把話說得太直接,得罪一個人比多交一個朋友的後果要嚴重得多,李素不想再樹敵了,無論是自己寢食難安算計著別人,或是別人寢食難安惦記著自己,滋味都不好受,而且這滋味李素嘗過,這幾年為了扳倒李承乾,也為了提防李承乾的算計,李素活得太辛苦了,好不容易把李承乾推下台,李素不希望又被另一個敵人惦記上。

認真思索片刻,李素忽然笑道:“魏王殿下,我實在有點不明白,世人皆雲你魏王是學識淵博之士,早在幼年便發下成為一代大儒的宏願,如今你卻為何不再醉心聖賢書卷,偏偏要謀那東宮太子之位?”

李泰笑道:“大儒與太子,有沖突嗎?我為何不能當一個滿腹經義的太子?既可與世間儒生士子坐而論道,又可與朝中砥柱治國安邦,二者既可兼得,我為何要在二者之間做出取舍?”

李素嘆道:“殿下,恕我直言,在我眼裏,你適合當一個讀書人,比如今日登門,僅只為了解決一個難題,那般執著的模樣就很可愛,我喜歡跟剛才那個模樣的你論交,因為剛才的你,眼睛很幹凈很清澈,除了世間真理,世上再無別的東西能讓你眼中泛起漣漪,可是現在的你,眼裏充滿了對權力的欲望,這樣的你,一點都不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