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

撕開了掩耳盜鈴的偽裝,祿東贊與李素終於正面交鋒了。

李素大部分時候算是個很堂堂正正的人,剛才借真臘王子之名與祿東贊過招,基於兩國邦交的面子,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但是祿東贊發了瘋,當殿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李素樂得光明正大,早就想面對面教這位吐蕃大相如何做人了。

李素出的題目很直白,而且很易懂,嚴格說來,這不是考智商的題,也根本不需要任何復雜的運算和巧思或者腦筋急轉彎什麽的,他出的是一道邏輯題。

“邏輯”這個字眼解釋起來有點拗口,簡單的說,是基於人類應對客觀事物發展的正常思維,比如一個正常的男人,費盡千辛萬苦追到了一個絕世美人,好不容易得到美人嬌羞的允許,答應去開房,進房間後男人或者制造一個浪漫的燭光晚餐,或者進門就直奔浴室洗白白,兩種舉動最後的目的和結果必然是在房間裏的那張大床上提槍上馬,魚水盡歡。

這就是正常的思維邏輯,絕大部分正常人都會選擇的一種必然行為,反過來說,如果一身陽剛氣的男人摟著美人進房間後,二話不說脫光了給美人跳了一曲嫵媚風騷的艷舞,或者一臉道德學究狀語重心長教育美人為何不知廉恥輕易答應跟男人開房等等,這些便屬於神經病式的反邏輯了。

李素出的題便是典型的邏輯題,一個故事說出了前因,自己去推測後果,前因有兩句話,一句真,一句假,後果有兩個選擇,一個生,一個死。

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選擇是真的,這個題很有意思,不僅僅是邏輯推理,而且裏面包含了真真假假的人性,短短幾句話,放佛勾勒了一個人一生的際遇,每當遇到人生岔路時,那個岔路口總會遇到一個或真或假的人,給你一個或真或假的忠告,再由你去選擇信或不信,然後決定走哪一條路,每個不同的選擇都意味著接下來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命運,有時候這種選擇甚至超脫了成敗,上升到了生與死的高度。

英雄披荊斬棘,終成功業,說起來辛苦,其實比想象中的更辛苦,至少英雄要保證自己每次遇到岔路時都必須相信真的話,對的人,選擇一條正確的路,一次又一次的正確選擇,才成就了這番功業,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句話信錯了,路選錯了,英雄便不是英雄,功業也是別人的功業,誰敢說這裏面沒有一絲一毫的運氣成分?

李素的題剛出完,殿內眾人頓時瞠目結舌。

有資格站在這個大殿裏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可以說,他們幾乎都是當今世上的成功者,已居廟堂之高,這還不算成功麽?李素的這個題剛說完,眾人便覺得有些似曾相識,仔細想想,這個題似乎擊中了每個人心中某個塵封多年的記憶,在那個記憶裏,大家似乎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題目,在一個人生的岔路口,遇到一個不知好人還是壞人的人,說出一句不知真話還是假話的建議,再由自己選擇信或不信。

太難了,稍微一想便覺得太難了。

這個看似簡單且充滿趣味的題,仔細咀嚼回味過後,竟隱含人生的大智慧,大禪機。

祿東贊不甘心,李素的題他乍聽之下覺得很簡單,然而仔細咋摸尋思之後,臉色卻越來越難看。

兩個選擇,一個生,一個死,守門者二人,一個只說真話,一個只說假話,還偏偏只能問一句,便要決定打開哪扇門……

這個題不僅是對邏輯的考量,也是對人性的考量,既考量別人的人性,也考量自己的人性。

祿東贊沒想到李素會出這種題,在李素開口之前,他原本已做好了一切準備,被李素打擊得傷痕累累的僅存的高傲仍在苦苦死撐,他有信心以自己的智謀應對一切,無論多復雜的計算,多麽變態詭譎的陷阱,他都相信自己能解開。

可是,他沒想到李素會出這種題,嚴格的說,這與智謀無關了,問的是本心,問的是大成之道,只有看破世間真假虛實的大智慧之人才能解。

殿內很安靜,所有人都被李素的這個難題驚住了,接著每個人都在暗暗地沉思,包括李世民。他們都在設想,把自己代入那個題裏面,如果由自己來問兩位守門人,該問一句什麽話才能馬上知道哪個人說的是真話,哪個人說的是假話,哪扇門是生,哪扇門是死?

魏王李泰的臉色最難看,無可否認,他比大多數人更聰慧,李世民所有的皇子裏,他算是最聰明的一個了,不僅睿智,而且博學,這也是為什麽他肥得跟豬一樣卻仍能得到李世民最深的寵愛,甚至幾乎已是眾所周知的下一位東宮儲君的唯一人選,睿智博學是他最亮眼的優點。

剛才祿東贊出的九曲穿線,李泰已然深受了一次打擊,後來的自由落體,李泰再次受到了打擊,直到此刻,李素親自出了這個考量人性的題後,李泰一聲不吭沉思許久,然後肥肥的臉上露出了崩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