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

李素喜歡交朋友,尤其喜歡交有錢的朋友,遇到這種朋友總能令他心花怒放。

能真正讓他當成朋友的人並不多,喜歡交朋友不代表會天朝朋友,作為李素的朋友,首先要經得起考驗,以敲詐勒索為主的考驗,也就是說,如果被李素狂敲濫榨一番後,不僅沒有生氣絕望,還仍舊把李素當成朋友,這樣的人,李素很願意一交。

交朋友不是請客吃飯,也不是湊在一起閑扯八卦,而是人生的每一艱難的階段都需要彼此患難與共的,所以真正的朋友和家人一樣,每多交一個,自己便需多承擔一份責任,從此對方的生老病死,自己都必須要參與。

交友要交心,交心之前須慎重,頭腦一熱便拍胸脯拜把子那是無知熱血少年才會幹的蠢事,值不值得自己交心,值不值得自己從此多擔一份責任,終歸有個過程的。

眼下看來,石訥言這個朋友似乎值得一交,在他苦笑著寫下一萬貫的欠條,等於傾家蕩產兩次後,李素愈發覺得這個人和善可欺……可親,有君子之風。

……

李素憋著壞主意,算計怎樣把這位王子榨幹,以補償他給自己添了如此多的麻煩的時候,長安城太極宮的李世民卻快瘋了。

平湖驚起波瀾,一樁早已內定的和親之事,無端的鬧出了風波。

李世民有點懵,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只是打個群架而已啊,更何況你們還打贏了,打便打了,為何還揪著吐蕃使團不依不饒?人家松贊幹布求婚求得多麽虔誠你們造嗎?從貞觀八年開始,十七歲的松贊幹布恰好到了發情期,便將娶大唐公主當作畢生理想,為了這個理想,松贊幹布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甚至不惜先後發動兩次國戰,先把無辜的沒招誰沒惹誰的吐谷渾平了大半,又悍然入侵大唐松州,被李素的震天雷狠狠抽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後,這才消停下來。

為了娶一位大唐公主,人家已經夠拼了,好不容易守得雲開見月明,眼看曙光在前,已見康莊,理想即將實現,你們五國使節跳出來搗什麽亂?

五份正式的國書,齊嶄嶄一字攤在李世民的案頭上,國書文字和言辭各不相同,但裏面的內容卻出奇地統一,天竺,大食,仲格薩爾,霍爾王,真臘國,五國使節代各自的國王和君主,求娶大唐文成公主殿下,國書上甚至還把各自的聘禮都填了上去,牛羊,戰馬,金銀器皿,各國保存多年的古籍,甚至還有男女奴隸若幹。

從國書上看,五國的聘禮非常有誠意,而且語氣非常的正式莊重,字裏行間看不出任何意氣之爭的火氣,字面內容都是非常純粹幹凈的,絕口不提吐蕃,仿佛完全不知道有這麽一個國家,更不知道文成公主已被許配給吐蕃的贊普,五國所求者,只有文成公主一人,這是國書上唯一的內容。

李世民傷透了腦筋。

事情的起源他大致了解了,而且他更明白,五國使節趕在吐蕃使團即將護送文成公主離開長安,遠赴吐蕃的前一天群毆,並且在吐蕃贊普的婚事裏突然橫插一杠子,無論發動的時間,事件,和仿佛約定好的說辭都趕得非常巧。

太多的巧合湊在一起,若李世民還沒發現其中的蹊蹺,這麽多年雄才偉略的天可汗也就白當了。

——這是有人在背後搞事情啊!

看著案頭上刺眼的五份國書,李世民的眉頭深深擰了起來,面色也越來越陰沉。

破壞既定的和親國策,打亂他對大唐未來數十年乃至百年的戰略布局,此罪,不可恕!

突發事件在當日金殿爭執的那一刻,便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覺。

朝會不歡而散,散朝之後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身邊的常塗派出了宮,此刻他正在大殿內等著常塗的消息。

事非尋常必有妖,李世民不信五國使節異口同聲求婚的背後無人攛掇慫恿,無論這個人是誰,查出來必須嚴懲!

常塗的效率依然如往常般高效快速,李世民沒有等多久,常塗便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殿外,形如鬼魅,貌若陰魂,像一道永遠見不得光的影子,躲在陰暗的角落裏,做著陰暗的事。

李世民對常塗毫無征兆的出現沒有任何反應,他仍垂頭看著案頭上的國書,仿佛對著空氣說話。

“查清楚了嗎?”

常塗恭敬地躬身:“線索斷了。”

李世民嗯了一聲:“看來頗為老練,不是新手,跟朝臣或門閥脫不了幹系吧?”

常塗道:“老奴只查到昨夜有人秘密見了五國使節,不知商量了什麽,那人身份神秘,不知面貌,那人走後一個時辰,五國使節便與吐蕃官員動起了手,顯然六國使節惡鬥並非一時意氣,而是早有預謀,針對吐蕃使團的預謀。”

李世民皺眉:“然後呢?線索至此便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