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

院子中間的銀杏樹下鋪著草席,席上置一矮桌,三人分別跪坐一方,武氏巧笑倩兮,執壺斟茶,李素端杯淺啜,闔目回味,微涼的秋風吹拂著樹上的落葉,偶有一片枯黃的葉子搖搖曳曳落到矮桌上,風再一吹,又飄向遠方。

畫面很唯美,除了某個煞風景的家夥……

王直抄起茶杯,豪氣幹雲往嘴裏一灌,哈哈大笑:“好茶,再來點,最好換個大碗……”

這句話說出口,李素便放下了杯子,這茶喝不下去了。

就好像原本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一個彈琴一個聽琴,雅得一塌糊塗,結果赫然發現彈琴聽琴的地方居然在梁山泊,一不小心進了土匪的聚義廳,畫風轉變太快,茶是喝不成了。

王直渾然不覺李素把他嫌棄成啥樣了,武氏舉袖遮口,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兒。

“說吧,今日叫稱心出來,他可曾說了什麽?”

王直擡頭飛快瞥了武氏一眼,笑道:“敘舊而已,能說什麽,隨便說了幾句便分開了。”

李素笑道:“不必這麽小心,這位武姑娘不是外人,不管什麽事但說無妨,很多事情你我須仰仗她出謀劃策,凡事不必瞞她。”

王直驚異地看了他一眼,武氏卻眼泛異彩,望向李素的目光感激又感動。

確定李素的話是認真的之後,王直這才道:“今日稱心確實沒說什麽,我幾番逼問,他卻左右推搪,我見他言辭閃爍,表情犯虛,恐怕已心生異志,有意保護太子。”

李素想了想,點點頭道:“很正常,日久生情嘛,男寵也是人,也有正常的感情,這幾年稱心為我們做得不少了,此事若了,咱們也不做那兔死狗烹之事,給他一大筆錢財,讓他安度余生便是。”

武氏聞言,櫻唇微動,似乎想勸諫李素斬草除根,然而想到上次的教訓,李素斥她太過心狠手辣,違了天和,那一次著實把她嚇住了,以為惹怒了李素,從此再無出頭之日,想到這裏,武氏終於忍住沖口而出的勸言,沒出聲。

王直嘆道:“稱心若不願說實話,東宮這個內應可就斷了線,太子若有動作,我們如何得知?”

李素笑道:“其實事情到了這一步,稱心說不說已不重要,有些事情從表象推測一番,便知真相。”

王直一呆,道:“啥表象?”

“長安皆知的表象,最近太子頻繁邀友人進東宮,說是談古論今,以增學進益,聽說每日通宵達旦,三更方休,從這個表象,我們已能推測出許多真相了。”

王直撓頭:“能說得更清楚點嗎?你知道的,我小時候腦袋被牛踹過……”

王直不懂,武氏卻懂了,聞言兩眼一亮,道:“太子要舉事了!”

王直一驚,李素卻頗為贊賞地看了她一眼。

“武姑娘有何高論,我願聞之。”

武氏也不推辭,落落大方地道:“太子昏聵殘暴,長安久負聲名,無論朝中君臣還是民間百姓,皆對太子失望寒心,所以陛下才有易儲之念,身處絕境,太子情急思變,必然心生反意,所謂邀友人入東宮談古論今只是掩人耳目,他真正的意圖恐怕是謀反!”

李素的笑容愈發深了,道:“你為何如此肯定他已生反意呢?說不定他被易儲之事嚇到了,從此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又或者裝乖賣巧討好君臣,鞏固自己的位置,種種可能皆有,不一定是心生反意呀。”

武氏垂瞼淺笑:“侯爺何必故意考量奴婢?其實太子的意圖,侯爺早就心知肚明了……太子剛愎自負,目中無人,這些年朝堂民間關於易儲的說法一直沒停過,想必太子這幾年也一直活在被人取而代之的恐懼中,尤其是陛下將易儲的念頭公然宣之以後,太子的處境更是如臨深淵,如此絕境,以太子的剛愎暴虐的秉性,裝乖賣巧不大可能,痛改前非更是可笑,若想絕境求生,甚至一勞永逸解決這幾年久抑的恐懼,除了造反,奴婢實在猜不出他還有什麽別的選擇了。”

李素笑道:“武姑娘果然慧眼如炬,著實厲害。”

武氏神情有些興奮,道:“侯爺,依太子最近種種反常舉動來看,對於謀反,他已是箭在弦上了,對侯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呀。”

“怎麽說?”

“太子還未舉事,侯爺已知其意圖,您已徹底掌握了主動,奴婢斷言,太子必敗無疑,所以奴婢有一言奉上,還請侯爺納之。”

“盡管說。”

武氏想了想,道:“侯爺如今已掌握了先機,太子敗局已定,侯爺當趁此良機,借太子謀反一事為自己謀一些好處,如若錯失,委實可惜……”

李素目光閃動,含笑道:“太子謀反,自有朝廷剿之,我能從中得到什麽好處?”

武氏笑道:“若侯爺插一手進來,好處自然也會落到侯爺頭上,奴婢知道侯爺與太子是宿敵,太子事敗則必被殺或被貶,侯爺也算除去了一個敵人,您如今二十多歲已爵封縣侯,算是立國以來之鮮例,若侯爺借此機會再積累一些功勞,就算陛下因侯爺年紀而不會再加封,至少也給自己將來的升官加爵鋪墊了一條道路,侯爺,機不可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