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也沒有天衣無縫的陰謀。

任何陰謀終歸都有破綻和漏洞,有些陰謀成功了,是因為它相對而言比較完美,存在的漏洞微小到沒人發現,所以它成功了。

晉陽的情勢也是如此。

李素清楚這裏的水很深很渾,裏面不知隱藏多麽大的黑幕,但是他也堅信,自己總會找出這個陰謀的漏洞,只要足夠細心。

名叫衛從禮的地主被李素下令半請半強迫地帶進了晉陽縣衙住下,嘴上說得客氣,實際等於將他軟禁。

接下來李素仍忙著指揮禁衛搭建棚帳,而小屁孩李治仍舊跟在他身後,像一塊粘稠得甩都甩不掉的鼻涕,不時提出一些幼稚的麻煩的問題用來刷存在感,臉上永遠只有兩種表情,要麽蠢萌,要麽寫滿了“該頁無法顯示”的無知,李素被煩得不要不要的。

“子正兄,你猜那個姓衛的地主到底知道些什麽?難不成晉陽百姓不見跟他有關?”

“……”

“子正兄,我們為何不下令對衛從禮嚴刑拷問?這樣不是更直接嗎?”

“……”

“子正兄,我們為何不把所有禁衛派出去尋找逃難的鄉親?或許他們躲起來了呢……”

“……”

“子正兄,你作為名滿天下的名士,有沒有感到很大的壓力?”

“……”

“子正兄,你搭理一下我啊,我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說話,感覺自己很啰嗦……”

“……”

李素想嘆氣,這位是他的隊友啊,可是表現得這麽白癡,早早有了豬隊友的一切潛質,他該怎麽辦?

情不自禁地開始猶豫要不要給長安送道奏疏請求換隊友……

……

長安城。

四道雪災,數以十萬計的難民從四面八方湧向長安城,很自覺地在長安城外的平地或鄉村安紮下來。難民們很平靜,也很有素質,不吵不鬧,只是靜靜地聚集在一處,擡著迷茫無神的眼睛,看著長安城巍峨高聳的城墻輪廓。

繁華國都,熙熙攘攘,看似與都城毫無關聯的雪災,如今長安城的每個人都察覺到,原來雪災已與自己切身相關了。

長安九城增派了守城門的府兵,左右武衛和羽林禁衛紛紛執戈上街巡弋,就連城外南北兩大營操練的府兵也緊急調動起來。

君臣聚集甘露殿,接連三天沒合眼,商議安置難民之事。

最後得出了結論,一則以“撫”,二則以“疏”,三則以“防”。

“撫”的意思自然是賑濟,安頓,調動官府,動員富庶商賈開粥棚,並在城外搭建棚區安置難民,不使一人餓死凍死。

“疏”的意思是疏導,不使難民太過集中,動員並將他們安置到長安周邊的鄰縣,並允周邊鄰縣開官倉放糧賑濟。

“防”,自然是戒備提防,不管怎麽說,城外聚集著十萬計的難民,對長安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拱衛長安的各衛全都調集起來,分別駐紮在難民聚集地帶周圍嚴命以待。

李世民一聲令下,城外很快開始搭建棚帳,有意思的是,和晉州一樣,難民區的棚帳也分好了區,早在李素奉旨賑濟晉州時,小屁孩李治便將棚帳分區之法報於長安,並在奏疏裏詳細述說了分區的好處,可以避免多少弊端等等,李世民與眾臣商議過後,眾人皆贊嘆不已,於是李世民二話不說,全數納諫。

調動官府和各衛府兵屬於聖旨,不遵也得遵,然而戶部的余糧卻已盡數調往四道賑災,國庫所余極少,於是官府不得已發動長安城東西兩市商賈,並連夜召集城內有名的大糧商。

就在難民三三兩兩聚集時,長安城迅速做出了反應,糧商開倉出糧,一車車的糧食運出城外,有的糧食是以官府名義暫借,有的則直接打出了商號的旗幡,冠以商人姓氏白送,於是城外棚帳的用餐區內,除了固定的官府賑災點以外,隨處還可見“XX商號善棚”“X記善粥”等等旗號,一時間旗幡遮天蔽日,漫天飛揚。

就連一些家境尚只能溫飽的百姓人家,這時也主動從家裏分出一部分糧食,籃子裏揣幾個烙好的面餅,擱幾個自家人都舍不得吃的雞蛋,蹣蹣跚跚一臉不舍,動作卻十分堅決地遞給官府的賑糧處,然後掉頭便走……

排隊領糧的難民們滿含熱淚,但見衣著粗陋的百姓送來糧食便跪地一拜,百姓匆忙回禮,再給一個共勉的微笑,算是盡過綿薄。

大災之時的關中長安,這裏成了一處暖意融融的風景線。世道人心,豈盡如寒冬凜雪?終究也有幾分春意暖風,徐徐吹送人間。

……

滿朝君臣忙著抗災賑濟,長安城裏同樣也有人在忙,不過他忙的不是賑災,而是個人的前程。

長孫無忌府。

今日長孫府上來了一位熟客,同時也是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