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中)

戰爭勝負不能靠武器,武器再犀利,用它的人不對,仍改變不了敗局。

但它該用的時候還得用,眼下能做的,便是盡一切可能,調用一切能調用的力量,死死守住這座城,給自己和袍澤們掙命。

城內工坊再次開工,幸好上次王樁親自從沙州弄來了一大批硝石硫磺和木炭,這家夥做事一根筋,守城需要什麽東西便玩命似的弄來,越多越好,王樁當初從沙州整整牽了一支商隊,上百匹駱駝,裝載的全部都是制造震天雷的原料,所以城裏造了一萬多個震天雷後,原料仍綽綽有余。

原本工坊請了百多個百姓制造火器,後來李素將所有百姓盡皆驅離出城,工坊便從此停頓下來,意料中以為一萬多個震天雷足夠守城之用,可李素見今日敵軍不要命的攻城架勢,不由擔上了心事,若每日守城都如今日這般艱難,震天雷這東西還是越多越好,否則城池難守。

李素不由慶幸王樁做事一根筋,幸好有了他,城裏造震天雷才有了充足的材料,否則守城之戰會更加艱難。

軍令傳達下去了,一百名鄉勇放下了兵器進入工坊,按李素的流水線生產法開始造震天雷,西面城頭上,敵軍的第二輪攻城也進入了白熱化,這一輪進攻比上次更加猛烈,敵軍主將似乎已察覺到攻破西州城比他想象中困難,於是激發了他的兇性,索性放開手腳,以添油填命的蠻橫戰術,向城頭守軍發起猛攻。

不僅如此,城外中軍陣內,竟緩緩推出了一輛攻城車。

攻城車的主體是一根四五合抱粗細的大木樁,木樁的前端呈錐狀,錐尖直指城門,下面則由四個大木輪子托舉著,從中軍陣到城門,大約五裏之遙,攻城車慢慢朝前推進,快到城門時才徒然開始加速。

城樓上,蔣權見狀大急,趕緊調集千人用盡城中一切堵住城門,而李素則下令將十個震天雷固定住,再將它們的引線捆綁捏合在一起,用火把點燃了朝城墻下一扔。

轟的一聲巨響,城墻明顯一陣輕微的搖晃,再往下看時,攻城車已被炸得沒了形狀,推車的數百名敵軍,只剩下數十人抱頭倉惶逃竄,還未跑到中軍陣前,便被敵軍的將領迎面趕來,將那些逃兵一個個砍了腦袋。

觸目所及,皆是屍首與殘肢斷臂,皆是鮮血與白森森的斷骨,還有無數傷兵倒在血泊裏無助地哀嚎,呻吟,城頭上,攻守雙方仍在豁命廝殺,攀上城頭的敵軍被數名守軍一陣刀砍戟戮殺掉,又或者數名敵軍選一個最薄弱的地方趁虛而上,幾人合擊,彎刀舞得虎虎生風,然後再被守軍一擁而上砍倒。

蔣權滿臉是血,已分不出是敵人的還是他自己的,在城頭馬道上來回奔跑,嘶啞著嗓子大聲下令,東奔西顧,手忙腳亂,李素忙著從東南北三面調兵,鄭小樓緊緊跟在他身後,不時揮劍磕飛一兩支射向李素的冷箭。

廝殺慘烈,赤血十裏,城池在落日的余暉裏嗚咽,晚霞暈染的火紅天空下,似乎有雙冰冷無情,視萬物為芻狗的眼睛,冷冷地注視著人間生靈的互戕,殺戮,看著無數付出了生命卻不曾被載入青史的生命消失在世間,再入輪回。

地角寒初斂,天歌雲乍飛。大旗危欲折,孤將定何依?

直到日頭完全隱沒地平線下,城外中軍才突然傳來一陣鳴金聲,攻城的敵軍如潮水般退去,扔下城墻內外上千具屍首。

敵軍完全退去後,李素才無力地朝地上一坐,背倚著城墻箭垛,長長嘆了一口氣。

這座孤城,又守住了一天。

艱難,慘烈,殘酷,卻又無可奈何,所有的犧牲,只為了活著。

……

將士們都累了,不管不顧地癱倒在城頭各處,有的呼呼大睡,有的捂著傷處低聲吸氣喘息,還有的扔了兵器,跪在要好的袍澤屍首前哀哀慟哭不已,戰後的人間百態,城頭上一眼分明。

李素累得不行了,神情愈見頹靡,心情也越來越沉重。

固守西州,他一直是悲觀態度,這座城能守住三五天,運氣好或許能守十來天,但若敵軍不放棄,每日這般瘋狂攻打,十天,最多半個月以後,他也沒把握能守下去。

太艱難了,城墻脆弱,四周孤立無援,守軍裏面還有一半是可以被稱為烏合之眾的鄉勇,戰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種種不利的因素加起來,這座城已注定了必破的結局。

守不住的那一天,該怎麽辦呢?

李素疲憊地睜開眼,怔怔望著東邊悄然掛上的一彎新月,嘴角露出一抹復雜的笑容。

守不住的那天,自己可能真會選擇與城皆亡吧,既然那天從逃跑的半路上義無反顧走回來了,那麽,與城皆亡便是自己必然的結局,不為社稷,無關善惡,純粹只為自己的余生能夠活得體面一點,不那麽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