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

草原上的漢子頂天立地,可惜就是笨了點,而且實在得有點過分,遇到厚道人自然高山流水,把臂言交,遇到李素這種人……下場實在很莫測。

李素的疑心和防備心都不小,尤其信奉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是一個族群的人,最好別對他們太信任,因為說不定他們時刻在打算著算計你,所以在他們算計自己之前,不妨先下手為強,把他們先算計了再說,這種事幹起來李素毫無壓力。

該問的都問了,接下來,到了算總帳的時候。

從上任西州以來,不得不說,李素憋了一肚子火氣,初來乍到時舉步維艱,只要進了城,任何時候看到的任何一道目光都是充滿敵意的,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也必然會受到掣肘牽制,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把他緊緊縛在中央,令他動彈不得,偏偏還發不出火。

直到後來殺人立威後,這種境況才有了徹底的改變,然而危機與殺機一直悄然潛伏著,比如前幾日城樓上那支從身後射向他的冷箭。

這一次,李素要與曹余把帳算清楚,然後,將西州徹底掌握在手中,從此西州將成為他筆下的一張白紙,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在這張白紙上塗抹勾勒任何他想畫上去的顏色。

……

今日大漠的風特別大,狂風卷集黃沙,鋪天蓋地,天地蕭瑟。

騎營校場上,眾將士集結完畢,李素穿戴一身銀光鎧甲,頭戴雙翅盔,右手按著腰側的劍柄,抿唇仰頭看著黃沙彌漫的天空。

蔣權披掛立於前,王樁鄭小樓二人站在身後,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在李素身上。

看著一張張年輕的臉,李素暗暗嘆息。

一次守城,騎營減員近兩成,只剩下不到八百人,而這八百人裏或多或少都帶著傷,曾經許多年輕鮮活的面孔,如今卻已天人永隔。

蔣權神情冷凝,轉過身朝李素抱拳行禮,身軀甫動,一陣鎧甲鐵葉的撞擊聲,伴隨著風聲在校場上回蕩。

“李別駕,騎營將士已集結,請別駕下令!”

李素伸出舌尖,潤了一下幹枯破皮的嘴唇,然後朝西州城方向重重一揮手。

“開拔,進城!”

……

玉門關。

長安的春風只能吹到這裏,而這裏也是大唐西面最後一個相對繁華的雄關了。

玉門關始建於漢武帝時期,漢朝玉門關的原址在敦煌西北面的小方盤城,歷經朝代更替,玉門關幾度關閉,幾度復開,直到大唐武德二年時,玉門關東遷至瓜州葫蘆河東岸。

為何要把玉門關東遷至瓜州?因為李淵有錢任性啊——其實主要是為了連通瓜州和伊州的驛程距離,從此不必繞行敦煌。

玉門關高六丈,厚三丈,南北六十余丈,東西七十丈許,傍山依水,地勢險要,山頂,路口,河口等要隘設烽火台百余座,關城以護城河環繞,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玉門關內設折沖府四,守關將士約五千余人,四個折沖府皆設折沖都尉,四將皆歸一位左衛中郎將統率,後人曾有詩曰:“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說的便是玉門關的現狀。

許明珠和一眾將士到達玉門關前時,樣子已經很狼狽了,每個人騎在駱駝上皆東倒西歪,眼看便快要栽倒在地,還是關前支應酒水攤的小販見了,急忙遞上兩皮囊清水,眾人大喜,方老五眼疾手快搶過一個水囊,恭敬地遞給許明珠,剩下的一個水囊則在將士們手中傳來傳去,沒幾口便空了,小販苦笑著又遞上兩個水囊,方老五倒也識趣,很痛快地扔給小販二十文錢,樂得小販眉眼不見,一叠聲地道謝不已。

許明珠著實渴壞了,沙漠裏斷水之後,大家靠著又腥又臭的駱駝血勉強支撐了幾日,可許明珠實在受不了駱駝血的味道,能不喝則盡量不喝,相比之下,她比將士們更渴,方老五遞過水囊後,許明珠難得地沒有推讓,急忙拔開塞子,大口大口的清水朝嘴裏灌去,一直喝了小半囊,終於解了多日的渴。

許明珠這才長長呼出一口氣,擡頭看著數丈高的玉門關城墻,罩在黑紗內的妙目彎出了兩道可愛秀麗的弧線。

“終於到玉門關了……”許明珠想哭,這一路她太實在太辛苦了,一個弱女子在茫茫大漠裏行走了三個月,差點死在沙漠裏,此刻終於活著走到了玉門關,心情怎能不跌宕?

使勁吸了吸鼻子,許明珠扭過頭看著方老五,由衷地道:“方火長,這一路辛苦你和眾將士了,待此間事了,我定稟明夫君,請夫君好好犒賞大家。”

方老五咧嘴一笑:“小人回長安後便安養天年了,官府給小人分地,這些年小人也掙了不少軍功,約莫能過小半生的好日子了,犒賞什麽的,便請夫人賞給下面的弟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