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

吳八斤一句話頓時吸引了酒客們的注意,眾人懶洋洋的神情立馬變得很有精神,不自覺地挺起腰,身子朝吳八斤的方向傾斜過來,正式開啟標準的洗耳恭聽模式。

“八斤兄,區區一戶地主的事,咋跟東宮有關了咧?快說說!”

酒客們七嘴八舌地催促,能和吳八斤坐在一起喝酒的,自然不是什麽高端成功人士,大家都是混跡東市的閑漢,每日除了吃喝,最好的樂趣莫過於一群人湊在一起說點趣聞秘辛,特別是官宦或朝堂的秘聞,更是喜聞樂見,大家雖不是朝中重臣,卻為大唐朝堂操碎了心。

吳八斤見成功吸引了眾人的注意,不由得意地笑了笑,卻不再說話,慢吞吞地端起濁酒一口飲盡,意猶未盡地咂摸咂摸嘴。

這副欠抽的樣子頓時引來眾酒客一陣笑罵,有手頭稍微活泛的拍了桌子,豪爽地為吳八斤再叫了一碗酒。

有人請客,吳八斤自然不能再拿捏了,於是清了清嗓子,壓低了聲音道:“馮家父子之死沒那麽簡單,知道馮家兒子怎麽死的嗎?對家裏一個十二歲的小丫鬟用強,結果丫鬟不從跑了出去,因為害怕被官府拿了當逃奴,大清晨又回來了,結果馮家兒子把那丫鬟先奸後殺,不僅殺了,還殺得不留全屍,手腳全被砍斷,最後一刀才割了脖子,一個十二歲水靈靈的小姑娘啊,真下得去手……”

酒肆內頓時靜謐無聲,眾人臉上露出憤恨不忍之色。

“這不成人彘了麽?肏娘的狗雜碎!姓馮的死得好!”酒客們群情激憤。

也有酒客搖頭嘆息,黯然道:“該死是該死,可官府不會管,賤籍丫鬟,連頭牛都不如,這些年大戶人家殺個把丫鬟跟殺狗似的,咱們混跡長安都清楚,朱雀街那邊的權貴,每隔幾月總會擡出一具屍首,大清早城門一開,不聲不響便擡出去城找個野地埋了,再遣下人拿著契書去官府報備一聲,官府收了幾百文罰錢後問都不問……”

眾酒客皆搖頭不語。

吳八斤見眾人神情低落,亦嘆道:“天不報,自有人報。有一位俠士見此不平事,終於出手了,半夜潛入馮家,將馮家兒子同樣砍斷手腳,最後一刀割了脖子,這位俠士為丫鬟報了仇後很快被官府拿住,當時便痛快認了罪。”

酒客們紛紛發出快意的叫好聲,然後又是惋惜的嘆息。

一名酒客不解地道:“八斤兄,說了半天都只是馮家的事,跟東宮有何幹系?”

吳八斤笑道:“適才說的是前面的事,馮家後面的事便跟東宮有幹系了,那位為丫鬟報仇的俠士是涇陽縣子李素家的護衛,李素是何人,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眾人回憶片刻,紛紛點頭:“數月前就在這東市裏,那位李縣子廢了東宮屬官的手腳,被拿進大理寺關了好些日子才放出來,竟是他家的護衛……”

有幾個聰明的酒客忽然露出恍然之色:“原來如此,那李素因東市之事將東宮太子殿下得罪狠了,如今他府上護衛犯了命案,太子焉有放過他之理?這回不僅是那位俠士,怕是連李縣子都難逃幹系了……”

吳八斤嘆道:“不錯,命案發生後,刑部竟遣人去涇陽縣大牢,將那位俠士拿入長安刑部大牢,各位,刑部很少直接插手地方命案的,這可是不合規矩。馮家命案事發才幾日,刑部便迫不及待接了手,這裏面若說沒有文章,你們誰信?”

眾人紛紛搖頭。

“俠士被關進刑部大牢,不出意外便會被刑部判為斬監候……”吳八斤帶著冷冷的笑,道:“眼看殺子之仇得報,誰知昨日馮家老子卻自縊而死,死前留下遺書說什麽天道不公,官府不為……”

有聰明的酒客想了一陣,恍然道:“馮家老子之死怕不是自縊而死的!難道是東宮想把案子鬧大,逼刑部攀扯到李縣子……”

話沒說完,酒客忽然住了嘴,訕訕端起酒碗喝了一口,卻不再說話了。

雖然言有未盡,但酒客們都懂了,人人露出一副“我已知道真相”的莫測表情。

吳八斤也端起酒碗喝了一口,淡淡地道:“我可什麽都沒說,你們自己猜到的。”

……

……

長安東市一家簡陋的酒肆裏發生的事情很尋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議論朝野軼聞而已。

然而,若東市處處酒肆都在議論同一件軼聞,事情便很不尋常了。

這一日,像吳八斤這樣從東市某條不知名的小巷鉆出來,散落到東市的各個酒肆裏,身邊聚起一群閑漢說著同一件事的,一共有十來人。

像迅速蔓延的病毒一般,一傳十,十傳百,短短兩日內,長安東市的流言如同當初的天花瘟疫一般飛快擴散開來。

無辜丫鬟慘死,仗義俠士報仇,地主離奇自縊,太子公報私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