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

李素的話很不謙虛,內容全是誇自己,而且誇得很用力。

然而聽在竇伏耳中味道卻不一樣了。

今晚之前,他對李素的底細確實沒怎麽打聽過,聽到的都是長安城一些眾所周知的傳言,造震天雷,獻國策,治天花……無非這些而已,在他看來,這些功勞並沒有什麽了不起。

但是陛下兩次微服尋訪,三次邀他出來做官,並與他論策奏對,這就很不尋常了,若他說的是真話,那麽此子對陛下而言何止是簡在帝心,相比之下,他這個四品大理寺少卿的地位恐怕還沒有李素高。

一個在陛下眼中類似於路人甲的人去審一個陛下非常看重的人,這種事簡直是花樣作死。

想到這裏,竇伏的目光遊移不定,臉上那抹微笑卻再也擠不出來了。

兩名差役一左一右拉著拶夾,看著竇伏,等他一聲令下,然而竇伏神情陰晴不定,始終沒敢開口下令用刑。

他只覺得現在的自己正站在懸崖邊上,往後退一步尚可自保,往前一步便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李素見他遲疑,不由笑道:“看出來了,你對我的話心存懷疑,其實你不必這麽為難的,太子殿下想把此事定成大案,說不得也要用一下刑,把我背後的主使之人挖出來,就算我不知道主使之人是誰,你也可以很好心的提醒我,比如魏王……”

“既然心存懷疑,不如還是按你的計劃來,先用刑吧,你可以試試我會不會招,也可以賭一下你自己日後命運如何。”

竇伏抿唇不語,臉頰不住地抽動著。

他發現答應太子殿下做這件事是個很愚蠢的決定,進了監牢只幾句話的功夫,便將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裏。

相比之下,李素神情卻變得悠閑懶散,無所畏懼地看著掙紮無比的竇伏,眼中露出戲謔的目光。

沉默的僵持並沒有保持多久,監牢外又傳來匆忙的腳步聲,聲音正朝李素所在的監牢而來,令李素和竇伏同時動容。

李素喃喃嘆道:“大理寺的人怎麽了?為何都喜歡選在大半夜串門?”

竇伏的臉色卻變得很難看,急忙揮了揮手,套在李素手上的刑具很快被卸下。

腳步聲很快,沒多久便到了李素的牢門外。

一名穿著緋色官袍的中年人,領著四五名差役在牢門外站定。

借著昏暗的火光,竇伏認出了來人,神情愈發驚愕,呆了片刻後急忙躬身行禮:“下官竇伏,見過孫正卿。”

來人姓孫,名伏伽,是大理寺的正卿,也是竇伏的頂頭上司。

孫伏伽四十來歲的樣子,面貌剛正,目光清澈,舉手投足間散發著一股淡淡的官威,此人算是貞觀名臣,而且有一個很了不起的榮譽,他是武德五年科舉甲榜第一,歷史上第一個有據可考的狀元,素受高祖和當今陛下看重,委以大理寺正卿一職。

大半夜的,大理寺正卿少卿齊聚一堂,只為一個剛在東市打過架的平民百姓,這種場景不能不說十分詭異。

“竇少卿免禮,本官夜不能寐,心中繁雜瑣事縈懷,故進監牢巡視,聽得這邊有人聲,好奇過來看看……”孫伏伽不苟言笑地捋了捋青須,露出好奇的樣子:“時已深夜,竇少卿這是……提審人犯?”

李素臉頰抽了幾下,扭頭望向別處。

竇伏的神情卻無比尷尬難看,你一進監牢便匆匆忙忙直沖李素的牢門而來,還“夜不能寐”,還“瑣事縈懷”,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麽?

“今日東宮內給事胡安東市被毆,此子是行兇者之一,下官便為此案而來,想審一審他,看有沒有什麽收獲……”

孫伏伽點頭贊道:“少卿記懷公事,報國之心可嘉……”

語聲一頓,孫伏伽扭過頭,貌似不經意地朝牢裏的李素望了一眼,然後神情一呆,眯著眼仔細辨認了一番,奇道:“這位……莫非當初治好天花,造出震天雷而助陛下收復松州的涇陽縣子李素?”

李素苦笑:“孫正卿安好,小子正是李素,但已不是涇陽縣子,而是階下囚。”

孫伏伽連連搖頭:“李縣子不可妄自菲薄,陛下削你之爵本官已聽說,少年意氣,血氣方剛,闖闖禍亦是平常,陛下對你寄予厚望,復職起用遲早之事……呵呵,只不知今日李縣子又入獄,是因為……”

李素朝竇伏惡意地笑了笑,道:“還是因為打架……”

“哦,呵呵,剛才本官說過了,少年意氣嘛,與人爭打什麽的……好,不多說了,竇少卿你繼續審,本官去別處看看。”

說完孫伏伽朝竇伏點點頭,對牢內仍拎著刑具的兩名差役視而不見,徑自領著人走遠。

竇伏臉色鐵青,孫伏伽剛才這番話看似寒暄閑聊,而且只有幾句話,但這幾句話裏卻隱含著太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