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松州(下)

漫天的箭矢和巨石從天而降,松州城頭仍是不絕於耳的慘叫和咆哮,戰爭裏面應該聽到的聲音,在這裏都不缺。

小半個時辰過去,箭矢和巨石漸漸停歇,守城的吐蕃將領不慌不忙地看著城下的唐軍,相比前幾日守城時的緊張,今日將領們眼中多了幾分戲謔和嘲諷。

原來這就是萬邦臣服的大唐實力,這樣的實力,我們的贊普亦可取而代之。

有個成語叫黔驢技窮,說是老虎第一次看見驢子,以為是很強大的存在,驢也很爭氣的叫了幾聲,老虎嚇得落荒而逃,然後發現驢沒什麽動靜,接著再靠近,驢又叫,老虎又逃,反復好幾次,老虎終於發現驢這種東西除了只會嚷嚷,根本沒有別的本事。

現在守城的吐蕃將領們顯然把自己當成了老虎,而大唐將士則成了那頭只會叫喚的驢,三次毫無亮點的攻城,令吐蕃人心情大定,原來所謂的大唐雄兵亦不過如此。

心情一放松,守城愈發有條不紊,敵人與敵人之間往往都在互相學習,互相成長,相比前幾日的兩次攻城,吐蕃人這次更鎮定了。

戰鼓再次擂響,潮水般的大唐將士發出山崩地裂般的喊殺聲,密密麻麻朝城墻湧去。

一架架雲梯搭在城墻箭垛之間,剽悍的前軍將士們嘴裏咬著橫刀刀刃,赤紅著雙眼往上攀爬,吐蕃兵仍舊用鉤鐮長槍將雲梯推倒。

一切都如同前幾日的畫面重演,吐蕃將領們斜倚在城樓柱子邊,甚至不慌不忙地指著攻城的唐軍將士嘲笑。

然而,這次攻城終究有些不同的,哪怕只有一點點不同,也能令戰局的結果完全扭轉。

攀爬雲梯的唐軍將士人群裏,忽然有人伸手從腰間的皮囊處掏出一個小陶罐,下面立馬有人遞上火把,將陶罐的引線點燃,握著陶罐的將士顯然不怕死,任那根嗤嗤燃燒的引線燒到只剩三分之一時,才嘿然大吼一聲,用力朝城頭一扔……

小陶罐恰好在吐蕃兵的上空爆炸。

轟!

地動山搖的爆炸聲,守城的吐蕃兵只覺得腳下的城墻都在微微晃動,驚愕放眼望去,整整兩丈方圓的吐蕃兵全部倒在地上雙手捂頭,淒厲慘叫不已,鮮血甚至白花花的腦漿從頭頂嘩嘩流下,場面非常血腥慘烈。

吐蕃兵短暫的呆住了,每個人眼中不由自主浮現極度的恐懼。

這是一種他們從來不曾見過,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武器,一個小小的陶罐,能發出九天神雷般的炸響,然後無數人莫名其妙死去,這……根本就是天神的懲罰啊!

廝殺慘烈的戰場破天荒出現了死一般的寂靜,一名吐蕃兵呆呆看著滿地打滾哀嚎的袍澤,哐當一聲扔掉了手裏的兵器,跪下來痛哭流涕,五體投地式嚎啕懺悔。

神神怪怪的信仰,在這個年代還是很有市場的。

有了第一個,緊接著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小陶罐爆炸後,吐蕃兵的士氣瞬間降到了冰點,因為無知,所以恐懼,他們徒然發現,自己原來在跟天神作戰……這哪裏是作戰,這分明是作死啊。

一部分人跪下了,還有一部分不信邪的卻被激起了兇性,揚刀哇呀呀朝已經登上城頭的唐軍將士劈去。

嗤嗤嗤!

引線冒著青煙的小陶罐同時扔上城頭半空,這次扔得有點多,足有上百個。

轟轟轟!

數百丈長的城頭馬道上,吐蕃兵們幾乎全部被籠罩在小陶罐的打擊範圍內,山崩地裂般的爆炸聲過後,很快便是一片淒厲得如同殺豬般的慘嚎聲,數百丈的馬道上,大部分吐蕃兵已倒在地上打滾呻吟,只剩一小部分吐蕃兵睜著極度驚恐的眼睛,呆呆地看著唐軍登上城頭,看著他們向自己揚起了刀劍……

……

松州南城門下,泅水渡過護城河的另一小支唐軍將士悄悄潛到城門邊,一個特制的大陶罐穩穩地放在緊閉的城門正中,為首一人舉著火把,點燃了引線,然後一群人趕緊跑遠。

轟然巨響過後,城門被炸開一個足夠一人一馬穿行而過的大洞。

中軍陣內,牛進達兩眼放光,仰天哈哈大笑,三兩步跑到巨鼓前,一腳將擂鼓的軍士踹遠,親自取過鼓槌,節奏急促地擂起了戰鼓,隆隆鼓聲中,鋪天蓋地的唐軍將士呼喝著朝城門湧去。

沖在最前的是百余騎兵,手裏舉著火把,馬鞍旁掛著一個軟皮囊,當無數吐蕃兵沖出城門防守時,他們驚懼地發現,唐軍騎兵們從軟皮囊裏掏出一個黑不溜秋的小陶罐,百來個陶罐在上空炸響,吐蕃兵倒了一地……

騎兵們策馬踩過吐蕃兵的屍首,沖進了城門,後面跟著無數揚刀執戈的步卒,騎兵打頭,步卒緊跟,從城門一路沖進城內,然後將小陶罐扔得滿城亂飛,松州城內只聽得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的爆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