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八十五章 逃都(第2/3頁)

葉濟多鏑臉頰深陷下去,眼睛滿是血絲,指揮宮女將昏迷不醒的天命帝搬到軟榻上擡出去,玉妃幫不上手,只能幫著將垂下來的細紗單提起來,跟在後面往外走。

這殿外哭鬧聲一片,苦苦哀求著要隨軍而去,但給禁卒無情的攔在外圍。

淮東軍離燕京城不過三五十裏,騎兵快馬揚鞭,半天時間就到。六萬騎兵也叫淮東軍摧枯拉朽的殲滅,誰也不指望衛惠橋的三千兵馬能拼死拖住淮東軍多久時間。

這麽倉促的時間,就是這宮裏,大部分人都將給拋棄掉,無法隨軍西逃。

淮東軍的行軍速度極快,他們最多只能爭取半天的時間,要是老弱病殘婦孺太監,都跟著棄城西逃,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人都逃不走。

那些宮女,侍衛以及老弱,無子嗣甚至在之前就給打入冷宮的妃嬪,也都給一體丟棄掉。這些個人,對未來充滿著巨大的恐懼,想著西逃雖苦,總也有個依仗,一起擁到乾安殿來哭鬧,只是不能叫葉濟多鏑等人有絲毫的動搖。

殿前備有馬車,數百護駕禁卒也整裝待發,宮女們將天命帝連著軟榻一起送進車裏,玉妃也無意打點個人行裝,隨後鉆進車裏,掀著簾子巴望著葉濟多鏑,希望能將這幾個貼身使喚人都帶走。

玉妃這時候才知道太後已經先行上路,但受鳳河慘敗的打擊,太後午前就將國政之事完全委付給葉濟多鏑——只是這時候諸人都倉皇逃命,哪有什麽國政可言?所謂的國政不過是一堆爛到不能再爛的爛攤子,除非有什麽奇跡降臨,不然換了誰都不可能叫局面稍好看一些。

葉濟多鏑臉色鐵青,看到玉妃望過來的悲切眼神,於心不忍,揮手叫這幾個宮女都鉆進車裏,又擔憂地望著東面——誰也不知道衛惠橋的兵馬能守多久,衛惠橋過來,一直到朝陽門外僅有三十裏,而且這三十裏他們也沒有更多的兵卒派去防守,拖延淮東軍西進的步伐。

名義上還掌握著三萬兵馬,只是六萬精銳都在兩天多時間裏給淮東軍全殲了幹凈,手裏這三萬雜兵又能抵什麽大用?葉濟多鏑只妄想淮東軍追來時,這三萬雜兵能夠不落荒而逃。

即使他們只能稍稍拖延淮東軍追擊的步伐,葉濟多鏑也不敢一次性消耗掉,從燕京到太原,還有近千裏的路途,他需要一批批的將這些雜兵丟在後路上攔道。

說到底,鳳河一役,死傷太慘。

不僅他從濟南帶回來的三萬精銳騎兵皆葬送掉,能跨馬而戰的貴戚子弟以及諸家的包衣伴奴,也都死之一絕……

不僅宮裏的人都不能帶走,諸將臣在燕京城裏的老弱婦孺都要狠心拋棄掉,稍有心慈手軟,最終導致的惡果就是一個都逃不掉。

葉濟多鏑心裏恨啊:為什麽拖到這時才看清現實是那麽殘酷,要是在登州水師覆滅之時,就毅然放棄燕京……甚至在津海失陷後,決定放棄燕京西撤,都遠不會這麽狼狽。

鳳河一役,不是死傷六萬兵馬的問題,是整個大燕的脊梁骨給打斷了啊!是所有的精神氣給打滅掉了啊!

葉濟多鏑只覺得心口一陣陣的絞痛,強撐著不叫自己暈倒,揮車叫禁卒護送皇上的車駕先出城去——這時候他甚至都沒有辦法派出足夠的兵力護衛皇上車駕,不得已騙太後先行,實際上有著拿太後探道的心思,誰知道太行山裏的那些個盜匪,會不會冷不丁的跳出來截道?

“三王,老臣以為該去大同啊!”張協掐著亂蓬蓬的白胡子,咬牙說道。

葉濟多鏑搖了搖頭,此時逃去大同雖然看上去安全一些,但大同的兵馬已經給抽空,淮東軍可以緊攆在他們屁股後面追擊,他們一路上都不會有喘息的機會。唯有往南走,或許有機會去太原,他們才有與河南、山東兵馬匯合後撤到關中的機會,大燕才有機會保留最後一線元氣……

即使太行匪會截道,或許無法直接去太原,也可以經鶴壁,經太行山南麓繞道逃往晉南,從晉南匯合河南、山東的兵馬再去關中。

※※※※※※※※※※※※※※※※

有禁卒開道,車馬很快就穿過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的燕京城,從泰啟門出城,走上趕往真定府的馳道。

玉妃也是心力交瘁,出城後坐在車裏就迷迷糊糊的睡去,也不曉得過了多久,醒來時,車簾縫隙裏竟然露出清濛濛的光亮來,沒想在車上一睡竟到次日拂曉。

玉妃掀開車簾子,讓清濛濛的晨光透出來,也不曉得走到哪裏,心裏想這一夜工夫,離開燕京走出百裏地是應該有的,也不知道此時淮東軍有沒有燕京城,也不知道那些在燕京城裏沒有機會逃亡的人,等候他們的會是什麽命運——玉妃正胡思亂想,只覺腳踝給枯爪似的瘦物抓住,她嚇了一跳,轉念想到皇上醒了,欣喜地說道:“皇上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