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七十九章 戰前(第2/2頁)

不過面對即將到來的安墟會戰,眾人興致都很高。

開始時,大家對戰場出現的大量少年胡兵,都還心存顧忌,收斂著沒有敢大肆殺戮,但戰術保守的結果就導致己方出現大量不必要的傷亡。

林縛這次進行全軍動員,將出現在戰場上的兩萬多少年胡兵,當成北燕最後的軍事潛力來看待,明確了堅決消滅的態度,實際上是為安墟會戰掃清最後的障礙。

※※※※※※※※※※※※※※※※

津海與江淮的兵馬調度,全部都走海路,這些都不在北燕的視野之內。

即使北燕在江淮的眼線能摸清楚淮東軍的兵力虛實,也完全沒有足夠的時間將消息傳到燕京來。

雖說在沂海,柳西林率部從沂州北進,從沂蒙山區穿過,進逼山東中部的臨朐地區,但其他在沂海地區的預備兵馬,則以新編旅,兵備旅為主,鳳離軍第四鎮師韓采芝所部,海東行營軍第三鎮師胡喬冠以及第一騎師周普所部,則在五月中旬之前,全部從海路調到津海。

可以很肯定的說,淮東明確清楚擋在燕京外圍的虜兵主力就是衛河以東的六萬騎兵,除此之外,其在燕京城有兩萬守兵,在右翼冀東山地的三河等地區,還有萬余兵馬,以拖延淮東右翼兵馬西進的速度。

然而淮東軍,除了從兩翼展開的張苟、楚錚兩部兵馬外,在津海聚集的馬步軍,包括陳漬、韓采芝,胡喬寇三個精銳步旅鎮師以及周普所部第一精銳騎師外,還有九個新編旅及工輜營六個旅,這些都將來可以作為從中路向燕京突破的主力,總兵力高達九萬人,實際已經遠遠超過北燕在正面攔截的兵馬。

此外,林縛還從水師抽調人馬,火炮上岸,以孫準為旅將,新編軍部直轄的炮兵旅,下轄四個炮營,使得中路兵馬的火炮數量增加了近一倍,輕重火炮達到五百門。

從五月十二日起,除了胡喬冠所部鎮師以及六個新編旅留下來作預備隊外,以陳漬、韓采芝,周普所部兩個步銳鎮師,一個騎兵鎮師為主,輔以三個新編旅及三個工輜旅的中路兵馬,即從津海以西的西青寨出兵,以敵前日行五十裏的速度,往燕京東南的安墟地區突進。

以高宗庭,楊一航,嶽峙,宋時行等人組成的前敵指揮部,隨陳漬所部運動,具體指揮接敵戰事,而林縛則給諸人強勸留在津海居中調度,不再有上第一線戰場的機會。

※※※※※※※※※※※※※※※※

數日來,北燕借助騎兵縱橫平原地區的優勢,在左右兩翼不斷的獲得戰場接觸戰的勝利,使得其將卒士氣有所恢復。

除了佟化成,範文瀾少數將臣依舊孤旨苦心的勸那赫烏孤放棄中路決戰的戰略外,北燕在燕京的絕大多數將領,都堅決的認為要在燕京與津海之間的正面戰場,予淮東軍以堅決的阻擊,唯有如此才能挽救北燕搖搖欲墜的國運。

渦水河、潮白河由於北燕在上遊掘堤的因素,水位減低,導致兩百噸級的護衛艦也無法進入燕冀縱深地區,僅有百噸級以下小型戰船能夠隨兩翼兵馬西進。

小型戰船沒有舷炮,只在前尾的頂層甲板上安裝一兩門四斤級或八斤級的輕型火炮。加上通航河道變窄,使得戰線能夠出現的火炮密集程度大幅度減弱,實際在壓制敵騎沖突起的作用,甚至遠不如營哨配合的床弩、蠍子弩等傳統戰械。

這就給北燕騎兵將領造成一個錯覺:淮東軍的伏火弩,遠沒有葉濟白石,葉濟多鏑等人描繪的那麽厲害。

這種種情狀,使得以那赫烏孤為首的北燕將帥更迫切於尋求中路決戰的機會。

淮東軍撕開鎖海防線,以銳不可摧的勢態強攻下的津海,兵鋒直指燕京——燕冀腹地受到如此致命的威脅,時間多拖上一刻,北燕就將多增加一絲崩潰的危險。

實際上,淮東軍打下津海城之後,哪怕不再西進,只要固守住津海城,北燕也將無法維持當下南到河南、山東,西到關中,北到兩遼,燕西的廣袤地域。

實際上,除非北燕就在果斷放棄河南、山東,兩遼,燕冀,退守晉中,關中,燕西的決心,不過燕京城外的一場大會戰就勢不可免,而且拖得越久,形勢對北燕越不利。

看到淮東軍中路兵馬從津海出來,以那赫烏孤為首的北燕將帥,以為掌握到中路決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