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七十四章 津海登陸(第2/2頁)

※※※※※※※※※※※※※※※※

盡管葉濟多鏑、範文瀾還想多做一些補救的部署,但時間已經不再屬於他們。

在前哨船隊摸清楚津海外圍的情況之後,楊釋率第一、第二特混艦隊主力,於二十七日潛晨抵達津海外圍海域,即展開對津海城的炮擊。

津海城是在燕南戰事之後,舊城給燕胡摧毀,林縛在渦口寨的基礎上重建。當時為方便從江淮走海路運糧北上,以解燕京糧荒之危,津海城是海港、河港同建,港城、倉城同建。在津海戰事之後,燕胡奪得津海城,也只是在原先基礎之上進行修繕、加固,沒有遷址重建。

整個津海城給渦水河分為南北兩片,津海城的東城墻,距離海港碼頭不足兩裏。而當時為了將數百萬石計的米糧從江淮運來,在津海駐泊轉運到燕京城去,津海港在當時可以說當世最大的駐泊海港,長近七八裏的海港以及數座巨石累砌的棧橋碼頭、防波堤延伸入海水之中,可以供三千噸級以上的超大型帆船直接停靠。

此外,在渦水河口的內側,也有著當時規模最為龐大的轉運河港,由於轉運河港過於龐大,一部分在津海城區之內,稱之為內港,一部分在津海城外,稱之為西港。

燕胡在奪得津海城之後,便將津海視為自家的地盤,自然不會摧毀這些港口碼頭。雖然這些港口近年來都沒有派上什麽大用場,畢竟燕京不需要每年走海路運輸數以百萬石計的米糧,但不刻意地去摧毀,想要使其湮滅在時光之時,也非短短七八年時間能夠競功的……

登州水師覆滅的消息傳到津海,已經是十八日,當時也就那赫雄祁等人能稍為深刻地認識到伏火弩的威脅,但無權直接命令津海守將毀掉港口。而燕京城的北燕王公大臣以及津海守軍將領,都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在淮東水師前哨船隊趕來時,做出到外海迎擊的愚蠢決定,自然不會有摧毀港口及棧橋碼頭的決心跟果斷——實際上,局勢發展如此之快,就算津海守將有足夠的清醒識認,也沒有足夠寬裕的時間。

淮東水師的前哨船隊抵達津海後,不僅重創津海水師,還對津海城陸上守軍形成嚴重的牽制,使其在隨後短短五六天的時間裏,就算是想破壞其中一座棧橋碼頭也不可能。

除了完善的河海碼頭設施完備之外,從津海往燕京的水陸交通體系,也是異常的完備,遠遠好過從其他地區登陸作戰——這些都是當年為了將數以百萬石計的米糧運往燕京所打下來的基礎。

在崇觀十年、十一年,都動用大量的人力物資,對渦水河、潮白河、衛河進行清淤整灘,是燕薊平原上少有能直接通航千石大船的三條主航河道,從津海往燕京,分別有新城與舊城兩線馳道,體系要比別地完備得多。

這種種條件擺在眼前,即使知道燕虜在津海的防禦力量要明顯強過兩翼的滄州、昌黎,但軍部依舊堅定地選擇津海作為突破口——這一點倒跟張協在燕京城裏所推測的無差。

以兩艘兩千噸級主力戰艦為首,第一、第二特混艦隊分別負責從南北兩翼以夾擊之勢逼近津海港,將港口防壘裏的敵軍直接轟趕回城。鼓成大腹的運兵船,幾乎不受一點阻礙的,直接停靠到津海港碼頭的棧橋上,最先將登海鎮師第一旅李白石所部送上碼頭。

李白石所部在渦水河口稍北側登岸,一登岸即往南展開,在水師火炮的掩護下,強攻渦水河口的要點。

林縛、林續文早年主持築津海城,加了加強防禦能力,實際在渦水河兩岸修築了五座堅固的防壘,之後用城墻將五座防壘聯結起來,形成整體的津海城。

燕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強攻下津海城,雖然當時的津海城已經半廢,但燕胡也沒有打算放棄這麽完善的防禦體系,又在原有的基礎進行加固,只是防禦重心從對內陸,轉向對外海。

從津海登陸的要沖,還是渦水河口。

渦水河口最初僅三百米寬,後拓寬後,也只有四百步,河口整飭,就算燕胡在河口鑿沉船只封鎖,也容易清理。而渦水河的水深,足以容納護衛艦進入,只要一寸一寸的往內側清理河道,護衛艦的炮火,就能一寸一寸的往津海腹地延伸。

津海城的防禦體系再嚴密,但也有著靠海過近的致命缺陷。不要說二十四斤級的重炮了,夾峙河口的南北兩壘甚至都處於護衛艦舷炮的打擊範圍之內,其中北壘是津海城的主壘,前身亦是當初晉中軍殘部峙守的渦口寨,在第一特混艦隊及登海鎮師第一旅戰弩營的炮火轟擊下,並沒能支撐太多的時間,城墻就大段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