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六十一章 北伐序幕(第2/3頁)

相比較之下,登海鎮師才裝備三個戰弩營,輕重火炮不足二百門,已經算是火力小的,而鳳離,淮陽兩軍七個鎮師,眼下總共才裝備二百門火炮,還只要主要依賴傳統的戰械進行作戰。

這時聽得燕虜成功的試制出能射殺二十步人馬的噴焰弩,高宗庭等人怎麽可能會有動於衷?

“中原丁口億萬,便算是萬裏挑一,也能挑選出好幾千個才俊來,關鍵還是我們的腦筋要能打開,不能循故守舊,頑固不化。”林縛淡淡一笑,又與石鳳台說道:“北伐在即,伏火弩應能大展神威,但你們不能懈怠啊,爭取在西征之前,使伏火槍也能列裝營伍……”

說到這裏,林縛蹙著眉頭,對帶有後世記憶的他,多少覺得伏火弩、伏火槍這樣的說法很別扭,跟高宗庭等人商議道:“這伏火槍聽上去也別扭,是不是就直接叫火槍得了,伏火弩也可以改稱火炮?”

當世,“炮”作為“火炙”解,宋浮、高宗庭等人聽林縛說“火炮”一詞,其實更是別扭。不過,這種細枝末節的事情,實在沒有什麽好爭辯的,無非是定個標準叫世人好稱謂罷了,林縛如此說,眾人便都稱好。

林縛又與石鳳台說道:“火槍一事要抓緊啊,不然西征的後勤之事,壓力會很大。”

收復燕京,燕胡殘部往西北逃竄不是什麽難以預料的事情,甚至都未必能在渭水平原殲滅陳芝虎部,軍部要考慮到往西,往北,在遼闊的草場及大漠繼續剿殘敵的情況,那時就會面臨嚴峻的後勤考驗。

唯有火槍列裝之後,步旅的鎧甲能輕型化,才能極大的減輕後勤的壓力。千百來,中原除了少數鼎盛王朝外,絕大多數政權難以對西北廣袤地實施有效的控制,嚴峻的後勤問題,絕對是最為關鍵性的因素之一。

這時候楊釋率參謀將官團,步伐劃一的行到檢閱台前,高聲請令:“靖海水師新編第一特混艦隊,入港列隊完畢,請主公檢閱,指示離港作戰之軍令……”

林縛振聲回道:“著令靖海水師新編第一特混艦隊離港赴敵前作戰,望諸將士英勇作戰,報效國家……”

楊釋轉身朝向參謀將官團,拔出指揮刀,沉聲呼喝:“英勇作戰,報效國家!”

參謀將官團及周遭甲卒皆齊聲呼喝,很快港口外的戰艦也響應的發出嘹亮的鳴笛聲。

在碼頭外圍觀的人群,聽到作戰令發布,雖然還不知道清楚這支艦隊將奔殺何處,但無疑是揭開戰爭的序幕,心眼透明的人,當即就歡呼起來:“王師北伐了,王師北伐了……”

戰前檢閱十分簡短,林縛當場簽置作戰令,楊釋率參謀將官團乘小艇登上旗艦之後,就打出請求出港啟航的旗號,林縛輕籲一口氣,與身邊諸人笑道:“北伐之戰就這麽揭開序幕,是不是有些冷清了?”

宋浮、高宗庭等人皆是一笑。

為行北伐事,林縛僅僅將宋浮、孫敬堂等人從江寧召來海州,臨時編入北方統帥部,完全沒有為北伐進行總動員的架式,叫人怎麽能相信新編特混第一艦隊的離港,實際上是已經揭開北伐戰事的序幕?

以往軍部不斷加強長淮軍,只是使河淮防線局勢緊張,但江淮腹地依舊難以感受戰爭將臨的緊張氣。當然,新編特混第一艦隊離開海州之後,林縛又迅速簽署戒嚴令,從四月一日起,開始對江寧、海州、徐州,壽州等城實行無限期的宵禁戒嚴,才真正使得內地的形勢陡然緊張起來。

與此同時,林縛早前簽署的諸多動員也於四月一日正式生效,海州、廬州、壽州、隨州等地的屯卒將從四月一日起,正式組成十六個新編旅,分別開拔到南陽、徐州、沂州、海州等近敵防線上協助主力鎮師作戰,同時又使弋江、黃州、江州、袁州、上饒、崇州、明州、晉安、泉州、夷州等地的屯卒,於四月一日正式組建二十四個預備旅,仿佛平地拔起似的揭開北伐的序幕。

※※※※※※※※※※※※※※※※

高麗邵城縣位於漢江南口,距高麗國都漢陽城不足百裏,又北守漢江口,為名副其實的漢陽門戶之地。

邵城位居漢江灣的腹心,實際即後世的韓國仁川市,雖臨海,但外圍有賀津諸島環護。諸島與陸地之間的海域,礁石錯綜復雜,水淺而朝差大。一到落潮之時,大片的海灘露出來,能通行的水道又是低潮區,使得吃水深,不熟悉水路的船舶進來動輒擱淺。

海東行營軍雖有戰船之利,在東海上縱橫無敵,但早期不利於高麗沿海復雜的水文情況,屢屢在近海給高麗水師擊破,吃了不少虧,以致海東行營軍後期以封鎖高麗沿海為主,極少進入島礁區與高麗水師近舷肉搏,登陸襲擾就更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