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五十四章 長淮新軍(第2/2頁)

嶽冷秋其實也怕給林縛一腳踢到哪個旮旯裏去,聽林縛如此安排,自然沒有什麽不願意,說道:“唯願能為北伐偉業獻微薄之力……除此之外,我還有一樁事要與崇國公提起來。”

“嶽督請言。”林縛說道。

“我與嶽峙觀海州武備感慨良多,即使另立新軍,也未必能有鳳離、淮陽諸軍這般氣象。我心想鳳離、淮陽諸軍有參謀部之設,但此設已非新軍己力能及,想請崇國公派遣將官組建新軍之參謀部……”

“新軍欲行新制,這是好事。”林縛點了點頭,說道:“我考慮一下,看有沒有什麽合適人選推薦給嶽督……”腦子裏也是靈光一閃,接著說道:“長淮軍在嶽督治下也是戰績彪炳,後因諸多原因,使長淮軍序列不再,我看渦陽、正陽二鎮要置一軍,不如還是以長淮軍為番號?”

“一切皆依崇國公所言,老臣無不遵從。”嶽冷秋應道,但心裏也是感慨良多。

嶽冷秋統領過數支軍隊,不過最輝煌的時期還是以江淮總督冶長淮軍時。而困徐州一役,也是長淮軍與淮東軍此消彼漲的關鍵一役,從那之後,他這個江淮總督就沒能再壓制得住過這頭東海狐,回想往事,都已經快過去十年光陰了。

※※※※※※※※※※※※※※※※

議了一天的事,將暮之時,林縛也是體乏力竭,使高宗庭、吳齊代表他宴請嶽冷秋、嶽峙以及隨行過來的渦陽將校,他則與宋佳、劉妙貞返回行轅休息。

“這下子算是徹底解決掉一個麻煩。”宋佳笑盈盈地看著林縛,問道:“你以後打算如何處理長淮一系人馬……”

嶽冷秋的問題,在荊襄會戰之後就不再成為問題,但能如此徹底的解決,林縛心情還是相當愉悅。

“近期,就調胡喬中從贛州調往渦陽,出任長淮軍參謀軍事。”林縛說道:“至於遠期,我也不是涼薄之人,天下人也都盯著我,我想無非是堅持‘增新不除舊’這個原則,總不至於會太傷人心。”

宋佳點點頭,又輕嘆一口氣,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新朝確立之後,如何保證功臣名帥不害帝權?有史以來,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也是嶽冷秋即使到最後一刻,仍戀棧權位不願去的根本原因。說到底,只有兵權抓在自己手裏才算數,誰知道林縛此時和藹,過兩天會不會翻臉不認人?叫嶽冷秋放下心防,在縱陽一役之後,林縛也是狠用了一番心思。

想董原在荊襄會戰中於心有虧,根本就不可能對淮東放下心防。

林縛此時在樞密院,也是堅持“增新不除舊”的原則。林縛將王成服、孫尚望,李書義、朱艾,長孫庚等人調入中樞,但林夢得、孫敬軒等人還是樞密院重臣,實際之地位並不受威脅。雖然權柄有所稀釋,但並不嚴重,本身各方面的事務也多,在林縛之下,大家也都沒有集權己方的心思跟妄念。等到林夢得、孫敬軒年老體弱告老虞養之時,王成服、孫尚望等人則遞進接掌樞密院的大權,能形成平穩過渡。

對將要新設的長淮軍一樣,林縛可以不立即將其解散,不會將那些多的將領打發回家種田去,還將保留他們的將職權位,但會保證他們放棄割據的意圖,前期無非是往長淮軍裏填入更多的參謀軍事、指揮參軍、軍令官等輔職將官,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形成平穩的過渡,也不是什麽事情都一定要搞得滿手血腥。

“曹家及董原呢,你打算怎麽處置?”宋佳問道。

“我敞開心杯,跟曹義渠,跟董原說,我會不計前嫌,也會保證你們享有富貴,甚至陳芝虎此時降我,我也願意保他性命,但是,他們會相信我嗎?”林縛咧嘴一笑,袖著手,暗感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信任,誰都想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裏,不到山窮水盡之時,誰也不願意妥協跟退讓,想到這裏,又說道:“他們不屈服,那把他們往西趕。北伐之後,燕胡失燕薊、兩遼之地,殘部也會往西撤,讓他們在西逃路上同流合汙去。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有借口繼續向西進軍……”

“總之是不要讓我再領兵了。”劉妙貞笑道。

她們也早知道林縛在收復關中,也沒有打消停下向西北用兵的步伐。雖說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不繼續用兵,軍備就要縮減,軍購市場也會隨之縮減——至少在新學、新產業發展的初期,這都不能算是好事。

另外一個,林縛心目之中新帝國的西北疆域,北到柔然海,西到伊犁河,怎麽可能是收復關中之後就停下用兵的步伐?當年在奢家身上所用的驅虎吞狼之計,這次還要再用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