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五十三章 北伐猜想(第2/2頁)

“伏火弩雖是神兵利器,但有移動不便之劣勢,在江淮平原與燕胡騎兵決勝,不能盡然發揮優勢。”嶽峙蹙眉思慮道:“以侄兒所見,崇國公這兩年來在海州大造聲勢,又派兵在高麗牙山登陸,已經吸引燕胡兵馬往山東、河淮以及高麗漢陽郡一線堆聚,實際使燕胡在燕薊、兩遼腹地的駐兵持續減弱……”

“強力撕開鎖海防線,繞過山東防線,跳打津海,直搗燕京,一擊斃命矣!”嶽冷秋幾乎嘆著氣,將他所推測出來的淮東軍北伐戰略輕輕地說出來。

嶽峙也是這個猜測。浸淫兵事多年,嶽冷秋與嶽峙在兵法上的見解,在當世都要算是超一流的,在見識過伏火弩成建制列裝威力之後,重新推演北伐戰略,倒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在伏火弩出現之前,只有重型拋石弩能對堅固塞壘造成有效的破壞。燕胡鎖海防線兩處最堅固的防塞皆是圍島而建,防塞之外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置重型拋石弩,傳統的攻城攻壘戰術,在鎖海防線前都將失效或效果大減。

舊式林政君級戰船的甲板上給五組巨大而縱橫交錯的船桅分割開來,實際也沒有能整片的甲板能放置重型拋石弩——使得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淮東軍要拿下燕胡鎖海防線中的廟山、隍城島兩處海中防壘,只能拿人命去填。

燕胡此時處於武備上升時,已經從荊襄會戰的挫敗中恢復過來,將卒士氣可用,在鎖海防線部署的都是能打血戰的精銳戰力,嶽冷秋、嶽峙此前都不敢想象淮東軍要撕開燕胡的鎖海防線,投填入多少人命才夠。不能撕開鎖海防線,林縛要北伐,只能老老實實地先打山東,再從山東往燕薊、河淮展開兵力。

見過伏火弩的威力之後,嶽冷秋、嶽峙才知道林縛這些年來縱容燕胡在登州與金州之間的渤海口修鎖海防線,是何等的用心險惡?

一架二十四斤重炮在一千米處對城墻的打擊力,不下於重型拋石弩。即使不用密集弩位的新式戰船,靖海水師改造舊式戰船,在每艘津海級戰艦上前甲板上安裝一架二十四斤甚至更重型的伏火弩,齊集十數艘戰船在一千米到兩千米的海面上,持續轟擊敵軍島壘,鎖海防線上的壘塞再堅固,只是被動挨打,沒有反擊之力,又能支持幾天不陷落?

甚至降一級,用十二斤伏火弩,頂多轟擊的時間延長兩三倍而已。而伏火弩相比較傳統戰械的超遠射程,更是直接徹底變更水戰的模式。

登州刀魚寨是典型的水師防壘,戰船在遭遇強敵時,可以避入刀魚寨的內湖之中,利用堅固的城墻將強敵攔在水寨之外。一旦強敵撤退或在強攻水寨時有所猶豫,戰船又可以出塞襲尾擾擊或打突擊戰術。

只是,刀魚寨的內湖縱深也不三四裏,只要淮東新式戰艦迫近刀魚寨,不用破寨,戰艦之上列裝的重型伏火弩,都能直接攻擊避入寨中內湖的敵船。

嶽冷秋、嶽峙實在想象不出來,當燕胡王公大臣們看到他們以舉國之力修築的鎖海防線,在淮東新式戰艦編隊的戰弩面前同,是那麽脆弱,是那麽的不堪一擊,該是怎樣的沮喪跟絕望?

淮東力有能力撕開燕胡的鎖海防線,而靖海水師即使不擴編,也有能力一次遠程投送四到六萬的馬步軍兵力,強大的水師戰艦也能保證後勤補給不被切斷。

在撕開燕胡鎖海防線之後,嶽冷秋、嶽峙也實在想象不出來,林縛會不直接進襲津海,不直接進搗燕京,會不直接打擊燕胡必救的要害之上,反而會老老實實去打燕胡的山東防線。

相比較騎兵兵團,伏火弩的最大缺陷就是機動性不足,打運動戰不占有優勢。

當淮東重兵軍團在津海成功登陸,根本就不需要跟燕胡騎兵主力兵團打什麽運動戰,只要兵鋒直指津海以西二百裏外的燕京城,就能迫使燕胡騎兵主力兵團填到燕胡與津海之間,跟淮東重兵兵團打陣地戰。

想到這裏,嶽冷秋要嶽周將隨行帶來的箱篋打開,取出地圖來,鋪開來只看燕京到津海的薊東南地區。在津海到燕京之間,渦水河、潮白河這兩條河道是那麽的刺眼,幾乎就是要將燕京勒死的巨索……

嶽冷秋與嶽峙對望一眼,暗道:除非他們立即派人將淮東伏火弩及新式戰艦的詳細資料送給燕胡人,燕胡人又能果斷放棄燕京,將國都往西北內陸轉移,遷到太原或大同一帶,也許能躲過明年的亡國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