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四十四章 人口隱憂(第2/5頁)

不過,很明顯,劉師度他對此有不同的見解。

“海陵一府的一年凈增數就有四萬八千有余啊!”林縛咬牙吸著涼氣。

傳統上,將丁戶出現的凈增長視為地方官員最核心的政績之一。人口增長對地方及中樞歲入增長的刺激也是最直接的,相應的也會帶來國力的增強。

現實的狀況是,長期戰事帶來人口的急劇下降,使得土地相對充足,眼下以及將來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口填入荊襄、河南、關中等因戰爭而人煙稀少的地區。故而樞密院也有意再度降低婚育之齡,以刺激人口的增長。

就是在以往每逢大亂得治,新朝創立之後,都會大行休養滋息之政,甚至會強制少女早婚育以提高生育率,來刺激人口的增長。

任何事情的利與弊,都是相對而論的,都是有一個平衡點的。

人多力量大,人多勢眾,是當世對人口增長其利最直觀的認識。但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產量的增速,當糧食及其他生存必需之物資的生產,不能滿足人口總需求時,就會誘發饑荒、戰爭等一系列惡性災難。

海陵府人口計有一百六十萬的基數,在扣除人口遷徙因素之後,在慶裕到崇觀年間,海陵府的人口不增反降。而在永興元年就出現三萬人的凈增數,到去年,增數又上升到四萬八千人……而且海陵府鄉司體系已經確立,地方統計數據已經能稱得上完善,這意味著海陵府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上升到百分之三左右,要是不加控制,接下來三五年還將持續上漲。

而促使海陵府近幾年來出現人口高比例凈增長的原因,劉師度也說的很明確,就是從崇觀十年開始,逐步在海陵府實施的諸多新政措施,使得海陵府的幼童夭折率銳減,以及成年人疫病死亡率及生育婦女死難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長是復數增長,百分之三的自然增長率,看上去不大,但只要大概二十三年,就能使人口在基數上翻倍,四十六年間,就能使人口在基數上翻四倍……

劉師度細察林縛的神色,揣測他應是認識人口的超速增長未必是好,遂繼續說道:“高祖皇帝立朝後,也大行休養滋息之政,以求人丁旺盛,但其政不及主公遠矣。以海陵府實查之丁戶,在過去二百余年之間,人口之增長不過一倍。而依主公之政,以師度私下籌算,二十三年後丁口就將增長一倍……”

戰事使得人口銳減,耕地相對充足,給人口的恢復或者說增長帶來相對充足的空間。但是這個空間,若是用二百余年去緩慢的填滿,至少在王朝的初期,是不會形成太大問題的,反而能使王朝初期的數十年甚至近百年間,會因為人口的逐步增加及更多土地的有序開發,而得大治之世。

目前秦嶺以南,峽江以東的諸郡,人口約計有五千萬,要是將新政在諸郡徹底地實施下去,使得民眾負擔及生存壓力減少,衛生及醫療條件又大幅改善,人口保持百分之三的凈增長,二十三年內就能使人口總數翻一倍,達到一億。

若說二十三年之後,秦嶺以南的土地還能負擔一億人口,但再接下來二十三年間,人口再翻一倍,在秦嶺,淮水以南居住的人口達到兩億……加上秦嶺以北,以及兩川、大西關的人口自然增長,新帝國的人口增速要不能遏制住,新帝國人口總數將在四五十年內接近四億之巨。

到那時,這麽密集而龐大的人口,以現有的耕地及農作物產量,還能不能承擔?

林縛擡頭看著劉師度,沒想到傳統科舉出身的他,竟然會先於別人想到人口過剩的問題。

劉師度為何會繞過林夢得直接找自己?他應該與林夢得在海州府出現的人口問題上有過交流,但人口過剩的問題,顯然有些超越時代,林夢得不予理會,甚至對劉師度擔憂嗤之以鼻都不難理解。

大概很多人會對劉師度這種對海州府出現高比例的人口凈增長不以為喜,反以為憂,困惑不解吧?

隨著廣南、夷州、瓊州等地區的進一步開發,隨著其他地區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改進,隨著種植物種的不斷改良以及更多肥料的使用,林縛相信能使秦嶺、淮水以南地區的糧食總產量增加四五倍,不是什麽問題。只要糧食相對充足,人口出現過剩,反而能給新興的工礦業吸收,將會再度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只是糧食總產量的增長是一個長期過程,想要使糧食增產翻倍再翻倍,也許需要七八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一旦人口在短短四五十年裏出現翻倍再翻倍的增速,很可能會超過當世糧食生產的總供給能力,這就成了一個極大的隱患。

而劉師度對糧食增產的前景,不可能比林縛更樂觀,那他認識到人口過剩的問題,就會有更強烈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