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三十五章 遺計(第2/3頁)

很可惜,誰都不傻子,誰都不想留在東岸殿後給淮東軍主力包圍殲滅……

蘇庭瞻果斷奸猾,他逃得這麽徹底,甚至連石城內的家小、親族都帶上,可見他應該早一些時間就察覺到東線潰敗的征兆,卻能忍住不說。

周繁奇怪蘇庭瞻都先逃了,斷了鄂東兵馬逃來西岸的最後一條通道,此罪死不足赦,而奢文莊其孫奢淵能先一步從黃陂撤下來,還率在石城的八姓族人隨蘇庭瞻一起北逃,可見奢文莊應該在調其孫北撤之時就對淮東的陰謀也有所警覺,穆親王為何還留浙閩一系的重要人物胡宗國在身邊?

葉濟羅榮也是有苦說不出。事實上在南下之時,奢文莊就多次對淮東有所警惕,只是他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此時奢文莊在鄂東生死不知,鄂東諸軍都潰逃,葉濟羅榮又豈能過於苛刻的追究蘇庭瞻、奢淵逃跑的責任?

再一個,他們要渡漢水從武關河,丹江口北撤,也離不開水軍戰船的配合。而此時水軍戰船主要掌握在蘇庭瞻、楊雄的手裏,葉濟羅榮這時候只能安撫蘇庭瞻、楊雄,而不是去刺激他們不顧一切的往西逃。

再者田常嘴裏說要誓殺蘇庭瞻,但是他心裏究竟怎麽想,葉濟羅榮這時候也沒有把握就揣測透。

葉濟羅榮輕吐一口氣,說道:“蘇庭瞻留在石城,並不能逆轉東線的局勢,他先一步北撤,恰可以趕去加強丹江口,也合我意。”又對胡宗國說道:“宗國,你替我擬一道令函,著蘇庭瞻先行北上接替白陽關守將一職,加強丹江口到武關河一線的防務,以接我軍主力北撤……”

“是。”胡宗國不動聲色的應道。

葉濟羅榮輕輕揭過蘇庭瞻北逃之罪不追究,表明西線形勢還有挽救的余地。要是葉濟羅榮失去理智,那他與田常就要為自己考慮退路了。

一陣寒風吹來,葉濟羅榮只覺寒意透體,他這時候才越發的體會到淮東計謀的厲害之處,事實上他決定率部從南陽南下打荊州的那一刻就徹底的敗了。

除了南下打荊州過於倉促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三十萬兵馬南下後,實際給漢水切割成東西兩塊,石城浮橋連了半個月都沒有建成,僅靠一兩百艘船,每天最多來回渡幾千人。

就算提前警覺到柴山伏兵的存在,漢水東岸雜湊出來的十六七萬兵馬,倉促之間如何去應付總數很可能達到二十萬之巨的淮東軍精銳還要額外加上三萬池州軍?

淮東軍主力從黃陂追擊到石城,只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就算蘇庭瞻不逃,又能從東岸接出多少兵馬來?

從南陽開始,一切都是淮東誘他們深入荊襄的大陰謀,荊州僅僅是淮東放出來的香餌,偏偏自己竟然毫無察覺!

葉濟羅榮心裏叫悔恨沖擊直痛。只是心裏再痛,也要忍住,也要克制住,他還沒有徹底輸掉——西線兵馬的主力並沒有散掉,包括他本部騎兵以及周繁、陳芝虎、田常三部新附漢軍,才是西線兵馬的精華。只要能保住這部兵馬北撤,來日自有翻本的機會。

也正因為陳芝虎率部果斷進入南陽,雖然不能奪回樊城,但在襄樊以西保住武關河,丹江口一帶的北撤通道,這才使周繁、田常不那麽驚慌。

“文莊公在時,曾言董原非雌伏之輩,此時他將信陽境內的兵馬抽空,放汝州王率部進南陽,更可見他的心志不甘屈於林縛。”胡宗國說道:“當務之急,當立即派人潛入厲山,密令羅獻成降董原……”

“一山不容兩虎,董原豈能留下羅獻成?”葉濟羅榮問道。

羅獻成降董原,手下還有五六萬嫡系兵馬,即使林縛暫時不能追究董原縱敵之罪,但董原又豈能傻到容羅獻成率五六萬兵馬在臥榻之旁休養生息?

“既然一山不能容兩虎,那就派使刺殺羅獻成,使鐘嶸等將降董原……”胡宗國一字一頓地說道。

周繁心頭一跳,暗道胡宗國此策好毒!沒想到在此情形之下,胡宗國還能想到這樣的毒計,果然不愧是奢文莊身邊最重要的謀臣。

羅獻成根本不會防備葉濟羅榮派去的特使會刺殺他,刺殺成功的可能性極高。此時羅獻成在淮山北麓給董原纏住,對荊襄腹地的淮東軍主力完全沒有威脅,反而此時最叫淮東忌諱的是淮西董原。

事實上,形勢到這一步,羅獻成所部給淮河攔住,淮河以北又沒有接應的兵馬,已經沒有逃出來的可能了。便宜誰不如便宜下決心跟淮東對著幹的董原。

董原自然不會稀罕羅獻成降他,他稀罕的是羅獻成手下那五六萬兵馬。葉濟羅榮此時派人殺掉羅獻成,替董原解除收編隨州軍的主要障礙,使鐘嶸等將立即降董原,就能將董原在淮西的兵力驟然間劇增。

隨州軍降董原,還將使董原控制淮山北麓進入荊襄的通道,林縛真就敢率淮東軍北上之時,完全將後路暴露在淮西軍的兵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