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一十六章 斬將(第2/3頁)

普阿馬也是北燕軍中赫赫有名的勇將,未料得竟然給淮東一群無名小卒斬殺馬下,半片頭顱斬落,血白摻染的漿液噴灑。普阿馬的戰死,對東城門反擊及頑守的守軍士氣打擊極大,已沖上內濠橋的守軍更是愣怔在那裏,一時間忘了進退,叫淮東甲卒沖殺過來,一舉打潰……

※※※※※※※※※※※※※※※※

橋渡守兵還占著北岸橋頭沒有給打潰,南岸兵馬走浮橋趕到北岸很快,都不需要半炷香的時間,但是淮東軍從左右擁過來,用大盾列陣,用弓弩封鎖,將守軍死死地壓在橋頭沖不出來。

到後面,更是將正面披覆鐵板的十數輛輜車砸碎車輪後,橫在橋頭擋住守軍往外沖,又在輜車後打樁,抵死輜車,叫守軍冒著箭矢沖到近處,卻怎麽也不能將輜車推開,推出一條出擊的通道。

建浮橋必然要選擇穩定的岸基,需要開山鑿巖為鎖,穿上鐵索來固定舟橋。樊城城南的這兩座橫跨漢水的浮橋就建在飛羽岬上,是一處從北岸尖出去仿佛鳥嘴突出部的一塊巨巖,兩座浮橋共同中間的三根鐵索,並列系於飛羽岬上。飛羽岬縱深有兩百余步,算作浮橋的引橋部分,不算短,但正面只有四五十步寬,兩側都更是人猿難攀的陡崖,崖下河灘距橋頭有十七八丈深。

就這麽一處橋頭,一旦前頭給堵死,就很難再沖出去。

守軍打不出去,但也死守住北岸橋頭不退,不叫淮東軍有靠近橋頭,燒毀浮橋的機會,利用拒馬、鹿角在飛羽岬前圈出百余步方圓的空間來,在內側更是用大盾密集防守,擋住淮東軍進攻的步伐以及越來越密集射來的箭雨。

走浮橋雖然迅速,但橋頭就固在那裏,又只有那麽點寬,一旦給堵死,能展開的戰線也就幾十步寬,正面還都處於淮東弓弩的封鎖之下,便是有十萬援兵也沒有辦法將兵力優勢展開,沖過去。要援北岸,眼下只能乘舟渡河。

鐵樁碼頭所處位置雖說位於低陷的河灘區,但從岸上下到河灘進入碼頭的通道也易守難攻,還有百余兵卒堅守不退。即使鐵樁碼頭失陷,水軍的戰船都比較淺小,在北岸隨便都能找到靠岸的地方,而淮東軍倉促之間,也完全沒有可能將樊城周圍數十裏長的岸線都封鎖住……

阿濟格在南岸組織兵馬來援樊城,速度可謂不慢,最早的一千兵馬,只用去半個時辰不到,就從鐵樁碼頭登岸。

雖說這時候黃祖禹率裝備好兵甲的精銳也已經趕到樊城城下,但最緊要的是要一鼓作氣的拿下樊城,只分派一營甲卒加強鐵樁碼頭的戰力,攔截襄陽援兵從這裏登岸。

這麽短的時間裏,也沒有辦法渡戰馬到北岸來。

阿濟格及千余精銳都下馬步戰,阿濟格身穿重甲,揮斬馬刀與士卒居前而戰,占住鐵樁碼頭強行往北突破,渾然不顧淮東軍密集的箭雨,只一心想在樊城失守之前,與普阿馬匯合,將偷襲樊城的淮東軍擊退。

打得鐵樁碼頭外圍的淮東軍有相當多的將卒都沒有穿甲,人數又少,吃虧很大,不得不往先期偷襲得手的橋渡東壘暫退,與東門趕來支援一部兵馬,從左右鉗制住阿濟格,不叫他有機會接近樊城。

樊城雖說不是臨水而築,但離鐵樁碼頭也就兩裏之地,更何況從鐵樁碼頭打上去,就能先解橋頭之圍。打開那裏的缺口,南岸的援兵將能不受堵的源源不斷進入北岸……

阿濟格看著身後又有七八艘船運來三百多援兵過來,心想只要能有援兵渡過河來,而普阿馬在樊城內能守住一塊地盤,那就能將這股襲敵打退。阿濟格站在地勢稍矮的碼頭上,看不到樊城那邊的情形,只能隱隱約約地聽到樊城那邊的廝殺聲沒有減弱的跡象……

這時候有一艘船運了七八匹戰馬來,左右扈兵擁穿重甲的阿濟格跨上戰馬,簇擁著往外圍沖殺。

當阿濟格沖出地勢低陷的碼頭區,第一眼看到樊城的城池時,只是看到城樓的守軍給殺得潰不成軍,在燃起的沖天焰火下,有十數守軍退無可退,從垛墻口給擠得墜落城下……阿濟格背脊冰冷,這麽短的時間,南城門也失陷了!普阿馬號稱普納察氏第一勇將,吃什麽狗屎的!

阿濟格這時候還不知道普阿馬在東城門下就給斬死於陣前,也正因為普阿馬的戰死,導致樊城守軍士氣受挫,更因為沒有統一的指揮而給沖入城裏的淮東軍迅速各個擊破。

淮東軍拿下南城,打開南城門,就直接將樊城南門與橋渡區及橋渡東壘連成一片,更有一千甲卒直接從南城內湧出來,支援橋渡東壘,直接來打從鐵樁碼頭登岸的阿濟格所率援兵……

見襲敵已有余力從城裏分兵來支持橋渡區,阿濟格心就徹底的涼了,下一波援兵要等一個時辰才能過來,他身後就千余兵,鐵樁碼頭外圍沒有特別險峻地形可守,想要擋住兩倍還多的襲敵的反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