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一十四章 樊城城下(第2/3頁)

王相、周相本欲借機偷襲石城。

雖說石城離鄂東防線以及荊州戰場更近,石城離隨州也只有兩百多裏,但石城與隨州之間隔著大洪山。長期以來,大洪山一直都是隨州的外圍區域,與當時還受荊湖軍控制石城對峙,穿越大洪山的道路狀況怎麽可能會好?

步騎通過大洪山,還能勉強,但載重十數石的糧草輜重車想通過,就要困難得多。從隨州到樊城一直都是隨州控制的腹地,道路情況良好,故而將糧草經棗陽運到樊城,再走水路順流而走到石城,反而比直接運往石城要便捷……

因此王相返回柴山再調糧草“支援”隨州,周斌、黃祖禹則借押運糧草的機會,率兩千柴山軍及三千“民夫”押運兩千多車糧草得以順利的走到樊城城下。

從南陽戰事起,燕胡及新投附的奢家,隨州兵馬都一直都忙於戰事,使得葉濟羅榮來不及對奢家及隨州軍馬進行整合,更沒有時間對荊襄地區進行梳理,對荊襄已占區域的控制,大體還是分奢家、隨州以及北燕直轄三塊分管。

葉濟羅榮擅於兵政,而不精於民事,對荊襄地區梳理不及時,使得荊襄腹地轄管不一,政令各出。又沒有統一的傳驛體系,各地文書傳遞錯漏遲誤嚴重,已成常態,阿濟格也為之苦惱,但也無計可施。

故而阿濟格在襄陽沒有收到羅獻成發來的公函,而柴山尉周斌就已經趕到樊城城下來繳糧草跟民壯,也不覺得奇怪,只是派陳喜去北岸督促樊城守將普阿馬交割時嚴格檢討,怕羅獻成隨便弄些陳糧爛谷來敷衍他。

交割糧草沒有那麽簡單,首先守將不會愚蠢到直接放押運糧草的兩千兵馬進城,至於民夫有可能在交割後直接進城,但也會受到嚴格的臨管,從而失去接觸兵械的機會。車隊及押運兵馬停駐在離樊城東門十裏外,普阿馬派了十數名軍紀官監視約束,倒也不是起疑心,這只是必要的程序。

周斌先帶著運糧主簿官進城去參見守將普阿馬,呈上他隨身攜帶由馬臻在隨州簽押的文書,約好檢校交割的時間。燕胡嫡系將領對降將普遍輕視,交涉過之後,周斌就直接出城返回東門外的臨時營地。

扮作民夫頭子的黃祖禹蹲在田埂頭,見周斌騎馬過來,站起來,使周遭人散開來警惕,問道:“城裏情形如何?”

“完全沒有警覺。”周斌下馬來,說道:“已約好明日午前派人來交割……”

“好。”黃祖禹捏了捏拳頭,說道:“我們就在城外臨時駐營,趁夜要將卒們都裝備好兵甲,明天我率隊去打橋渡,周爺你負責襲樊城。另外再派去賄賂守城門的敵軍,就說兄弟們一路辛苦,難得遇到一座大城,要進去吃喝玩樂,先派一批人進去,配合明早奪城!”

兵甲都藏在輜重車裏,包括押運的兩千人手,也就是尋常兵服加上長槍,僅有少數人裝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警覺。很顯然,押運糧草的人馬兵備比甲卒還要精良,是不能瞞過有心人的眼睛的。一切都要等到城下再進行換裝。

周斌點點頭,派出一人領著三四十名手下進城去吃喝玩樂去,又與黃祖禹一起認真地觀察營地周圍的情形,防止有什麽意外。

普阿馬派來監視約束運糧隊的十幾名軍紀官,已經叫黃祖禹派人請到營帳裏吃喝去了,在吃喝的營帳外,也布下足夠多的人手,押運的將卒與“民夫”配合著在紮營,近兩千輛運糧輜車給圍在營地裏,營地的規模十分的龐大,暗哨已經散出去警戒,防止有其他人無意接近營地,發現營地裏的秘密。

周斌與黃祖禹換了一處地勢較高的土坡說話,將營將以上的將領喊過來,實地與地圖相接合進一步研究樊城周圍的地勢,討論明天的戰術安排。

樊城沒有臨水而築,不過離江岸也只有兩裏遠。北岸樊城共駐有四營步騎,三營步騎直接駐守在樊城城中,不過鐵樁碼頭以及上遊位置的浮橋等橋渡港埠,是北岸重點守衛的地點,在東西兩翼各建有一座小壘,把守進入的口子,一共駐有一營精銳。

為防備越朝潛伏進來的暗探搞破壞,橋渡的守軍警惕性很高,嚴禁平民接近,普通從樊城過境的軍馬,要沒有阿濟格的手令,也無法接近橋渡區。

除了這些之外,在橋渡的上遊,在淯河匯入漢水的汊口西北角設有一處水寨,有千余水軍,三十艘戰船。

設在橋渡上遊的水寨,自然是防備曹家在漢中的兵馬沿漢水而下,偷襲襄陽。不過襄陽防備漢中兵馬的主防線,是更上遊的丹江口及白陽關一線,駐有三千水步軍。另外丹江口、白陽關,也是漢水與丹江、武關河相接,北連武關、商州府丹鳳縣的要沖之地。

樊襄是荊州與北地相接的要沖之道,但不是說占了樊城,就能將荊襄的大門徹底的關上,實際的缺口,從西面的丹江口、白陽關算起,一直到東面的棗陽,要將這兩百多裏地完全控制時,才能將荊襄大門徹底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