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荊州攻防(第2/3頁)

燕胡的投石弩發射的密度跟頻率,都不能跟組織攻城的淮東軍相比。胡文穆在城頭用厚木造戰棚、串樓,只要不給重逾百斤的石彈直接打中,還能使守兵藏在其下,遮擋中小石彈的攻擊。

燕胡驅民夫、降卒近城,守軍即從戰棚、串樓出來,走到垛墻前射箭,將拆屋毀宅得來的磚石以及一截截鋸短的木頭拋下去,將燒得沸騰的糞水澆潑下去……

那些在城下運土填壕溝的民夫遮擋最少,在如蝗箭雨下,紛紛中箭倒斃。降卒雖有半截船、洞屋車遮覆頭頂,但半截船、洞屋車蒙覆熟牛皮,遮防箭雨以及熱油效果較好,防磚石也不錯,但給丈把長的短木頭砸上,砸一兩下,就告散架,裏間的降卒就會失去遮護,就會給箭雨直接射殺……

新附軍的督戰軍執刀斧就在陣後,民夫及降卒稍有退縮,即刀斧加之,弓弩射之,毫不手軟留情。更後面,新附軍的營隊也是兵甲整飭,嚴陣以待,做好隨時剿滅亂兵、逃兵的準備。

比起消耗嫡系兵馬,哪怕將近兩萬降卒都消耗在城下,周繁都不會有絲毫的不舍跟心痛,而且也不會損害新附軍的士氣。新附漢軍的將卒心裏也清楚,讓降卒以及擄來的村民去消耗城頭守軍的攻擊力,將減少他們接下來攻城的傷亡,這也是他們一貫以來的戰術。

對那些給強迫來攻城的降卒,這時候也許明白之前的投降是個錯誤,但為時已晚,稍有退縮就是死,也只能麻木不仁的往城下沖,只企盼半截船、洞屋車能更牢固一點,企盼城頭砸下來的石木更長些眼睛,企盼能快點在城墻腳挖出大洞來,可以藏身進去繼續挖。

荊州東城、北城,夯築的土垣老舊,夯土松軟,降卒冒死挖土墻基,又有大量的拋石弩從正面轟砸,到正式攻城第四天,東城就垮塌兩處。

城墻垮塌,城上守軍避讓不及,隨磚石而下,城下也有挖墻的兵民躲讓不及,一起給埋在磚石之下。

墻塌形成缺口,周繁這才派出嫡系兵馬從塌開的缺口往裏進攻。

胡文穆在城內也有準備,一方面用木柵去堵缺口,一方面使城頭守軍取土從兩邊去填缺口,偶有不及,也是派兵卒上去搏殺,務必將敵軍攔在城外……

葉濟羅榮屠城令已下,守軍守城已過三天,再投降也是難逃屠戮,使得守軍心志也堅,不再去想投降之事。再者守軍將卒被告之,淮東軍、池州軍在黃陂、漢津、蘄春北的戰事進展順利,只要淮東軍拿下黃陂、漢津,從側翼進逼漢水,荊州之圍將不戰而解,多守住荊州十數日又有何難?

有勝利的希望,就會有堅守的意志——這一點同樣適用在荊州守軍的身上。

雖說燕胡在荊州城下集結兵馬將有十萬,而守軍只有三萬,但殘酷的攻城戰事填滿十月的整個中上旬也沒有停息。

到月中之時,給燕胡脅裹來攻城的兩萬降卒以及四五萬民夫丁壯,作為消耗品,幾乎都喪命於荊州城下,少數肢斷命殘的,也完全得不了救治。到這時,周繁的新附漢軍累積傷亡也逾萬,荊州城猶沒能攻下來。

不過到十五日,荊州城東城、北城幾乎是整體垮塌,已經看不到一段完整的城墻。雖說胡文穆從城內側用木柵墻替代原先的夯土城垣,只是比之前的夯土城垣城更薄弱、更矮。那些塌陷下來的磚石,在木柵墻前形成斜坡,在踏實後,成為燕胡兵馬攻城便捷的通道。

守軍也不能站到城頭去防禦,只能等燕胡兵馬破開木柵墻的缺口攻進來,進行白刃戰打反擊,這使得守軍的傷亡直線上升,到十五日也累積了逾萬傷亡。

由於城墻的垮塌,使得之前協助守城的民夫作用大減,要是填入防陣,除了少數膽大,有血勇的青壯年能拿槍一起上陣搏殺外,大多數民夫只會帶來更大的慌亂。

戰事到這一步,荊州守軍守城變得更加艱難,戰事也變得更加血腥。

葉濟羅榮這時候則令田常、韓立率部頂上去強攻荊州東城,而令周繁僅負責攻北城,也是叫周繁所部有個喘息、休整的機會。同時,葉濟羅榮依照攻打南陽的經驗,將親軍裏擅長步戰的王帳武士都抽調出來,湊足三營尖兵,用於對荊州城最後的攻奪。

荊州就三萬守軍,累積了逾萬傷亡而不崩潰,不過是看到淮東軍在黃陂的攻勢持續了十數天,淩厲不休。眼下奢文莊在鄂東還能支持得住,雖說還沒有辦法遏制住淮東軍的攻勢來打擊荊州守軍的士氣,但在葉濟羅榮看來,拼掉再往荊州裏填上一萬精銳,就不信胡文穆還能守住荊州城?

葉濟羅榮下令周繁、田常使兵馬刺入荊州城後,即不得再退卻,不得再利用反復拉鋸的戰術,去消耗荊州守軍的兵力跟鬥志。時間已經不多,一定要像一支鐵釘那樣,一往無前地鉆進去,再堅硬的石頭也要鉆開、鉆透、鉆碎、鉆爛,不能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