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零九章 老將(第2/2頁)

奢文莊見周繁、郭松等人,都認為淮東軍在黃陂的淩厲攻勢意在先聲奪人,扳回劣勢,而葉濟羅榮也傾向認同這種看法,他說道:“穆親王攻荊州,有周將軍為助臂,必能如願克服,我在荊州沒什麽大用,或在鄂東能為諸將參謀一二……”

奢文莊願去鄂東,葉濟羅榮自然高興。這些年來,雖說對淮東軍也是足夠重視,但孫季常、孟安蟬以及鐘嶸、楊雄諸將,實際上都沒有太多應對淮東軍的經驗。奢家雖然屢屢落敗於淮東,但葉濟羅榮相信,要說此地還有誰對淮東最了解,除了奢文莊之外,就沒有旁人了。

葉濟羅榮說道:“閩王願去鄂東督戰,那是最好不過!有閩王去節制鄂東諸將,那我也能放心去打荊州。”

周繁心裏不爽,葉濟羅榮這是給奢文莊指揮鄂東戰局的權力,而不僅僅是去鄂東給諸將做個參謀!

“謝穆親王信任,文莊必不敢負穆親王重托!”奢文莊也不推托,淮東軍在黃州的部署以及對黃陂的淩厲攻勢,有太多叫他放心不下的地方,又說道:“文莊去鄂東後,穆親王應使荊門降卒迅速在石城與彭灣嶺之間搭設一座浮橋出來,以聯絡兩岸。”

水軍雖有近千艘船,但多為一兩百石載量的中小型船舶,包括楊雄當初率去投奢家的戰船,多為洞庭湖上的漁船改造。拿下荊門後,從襄陽運往荊州前線的糧草,走陸路效率更高一些,自然是征用輜兵、民夫用騾馬走陸路駝運。

從襄陽到荊州,幾乎是南北直線,是三百裏直道,由於這些地區長期都在荊湖的控制之下,路況也好,包括南漳、鐘宜、荊門、長林、當陽等城都降後,葉濟羅榮能從漢水西岸征用到足夠多的民夫。

而在漢水東岸,地殘路毀,又曲折遙遠,人丁百不存一,也沒有足夠多的民夫征用,物資自然只能依靠漢水從襄樊往南運。

由於之前漢津、石城的糧草都優先補入鐵門山,黃陂這些易給淮東軍切割包圍的內陸城池,沿漢水的石城、漢津等城,包括隨奢家渡江北逃的民眾,差不多十二三萬軍民,所需物資都要從襄陽及時運轉。看上去不多,卻足足要占用了水軍近一半的運力。

此外要防備淮東水營直接從下遊接近漢水汊口清理航道裏的障礙,在漢津必然也要保留一部分水軍。

沒有足夠的渡船,倘若這時候葉濟羅榮想將荊門的兵馬調往東岸或將石城的兵馬調來西岸,要沒有一座浮橋,卻極不方便。沒有浮橋,燕胡在南線的三十萬大軍,就將給分隔在東西兩片。要有什麽變故,沒有浮橋,又沒有足夠多的渡船,一切都要從襄陽那邊繞道,便要多走四百余裏路,黃瓜菜都涼了。能在石城與荊門之間架起一座浮橋,再配合渡船,一天能渡上萬兵馬,就能極大增強應變能力。

周繁對奢文莊能去鄂東督戰不滿,但奢文莊提議在石城架設浮橋,雖說會使物資更加緊缺,但也是穩妥之策,他也沒有無故反對。

葉濟羅榮手裏資源有限,雖在荊門得了五千降卒,但這五千降卒還不能叫人放心留在荊門,要叫周繁裹脅著去強攻荊州。將這些降卒投入強攻荊州的戰事裏,一是消耗掉一部分,減少新附軍精銳的損傷,另一個就是降卒沾上血腥,就不大會反復。

架設浮橋的事情,葉濟羅榮就只能交給那些投降的鄉豪們。雖說規定了十五天的時限,但葉濟羅榮懷疑他們能不能在十五天裏架起一座浮橋來。不過也不打緊,到時候砍幾粒腦袋,換一撥人接著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