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零四章 兵力算法(第3/3頁)

劉庭州與嶽冷秋邊走邊談,不知不覺便走進林縛守備森嚴的行轅。他們的隨行扈兵都留在行轅外,文職扈從隨他們進入行轅。

林縛站在議事明堂前,得知嶽劉二人已經進城,還特意將在黃州觀軍的副相左承幕請來,朝嶽冷秋、劉庭州說道:“有失遠迎,還望嶽大人、劉大人不見外。剛剛得到消息,還要告訴嶽大人一聲,羅獻成所部,又有兩萬兵馬從北線南下,進入鐵門山了……”

“啊?!”嶽冷秋、劉庭州都一怔。

羅獻成聲勢最盛裏,擁兵二十萬,後將超過一半的匪兵裁去屯種,僅保留戰兵八萬。羅獻成投虜後,又將大量的屯卒編入營伍,出淮山進擊信陽,牽制淮西兵馬,實際兵力很可能超過十二萬。

雖說羅獻成所部的戰力,未必比得上奢家殘部,但勝在人馬眾多,也難對付。如今在鐵山門聚集的羅獻成所部兵馬,以鐘嶸為將,已經超過四萬人,相信後期還會繼續增加。而在漢津、黃陂兩城,楊雄、孫季常以及隨後趕來虜將安勝良所率騎兵,總兵馬也達到五萬人。

相比較,陳韓三在鳳山的兵馬沒有得到補充,但鳳山、白蓮河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池州軍雖有兩倍於敵對兵力,卻完全沒有信心能強攻下鳳山——陳韓三本身就是一員悍將,而且又是一員退路給堵死的悍將,其部眾又都是十惡不赦、窮兇極惡之徒。

看到嶽冷秋、劉庭州臉上不振作的神色,林縛知道他們的擔憂,只是微微一笑,請他們入內說話。

的確,要比兵力,淮東軍加上池州軍一點都不占優。

當然,淮東軍的兵力也不像表面上那麽缺乏。由於淮東軍擴軍迅速,使得早期規模達十數萬人之巨的工輜營在去年迅速縮小,一度不足五萬人。但在江寧戰事之後,淮東軍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重新大規模擴編工輜營,以保護儲備兵員的充足。這個工作,以徐州、廬州、晉安三地為重心,努力要將徐州、廬州、晉安的輜兵規模都擴編到五萬人以上。

在上饒戰事之後,張苟率部從撫州南進打邵武,配合閩東的趙青山沿閩江西進攻打建安府。奢家在閩北的殘部僅有萬人,在四萬兵馬的夾攻之下,只能放棄閩江沿岸的城池,退入深山老林。

林縛留趙青山在建安坐鎮,繼續進剿奢家在閩北的殘余勢力,令張苟率部北上參戰。事實上,與此同時,林縛密令東閩行營軍陳定邦所部就地編入長山營第二鎮師,一起北上。張苟率部北上參戰,兵力實際上不是外人所預測的五旅滿編一萬五千人,而是七旅超編兩萬四千精銳。

陳漬所部在上饒戰事裏承受到很大的傷亡,戰死的將卒將近兩千人,受傷將卒多達四千余人,故而林縛在上饒戰事之後,就將陳漬所部調往贛州休整。除休整之外,陳漬率部進駐贛州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要將贛南抵抗勢力吸收進來,在加強陳漬所部的同樣,消耗地方治安的隱患。陳漬率部北上參加,實力兵額也不是外面預測的五旅滿編一萬五千人,而是六旅超編兩萬兩千戰卒。

在江州、豫章的衛戍兵馬,林縛都是調輜兵進入,將精銳戰卒替換出來。在虞文澄、張季恒等部在經過江州渡江北上到蘄春,再進黃州,又都補入部分輜兵為戰卒,雖說兩個鎮師的五旅編制不變,但每一旅,每一營都超額兩成戰卒。

在廬州的唐復觀、劉振之、孫壯、黃祖禹等部兵馬作為偏師不算外,林縛在黃州能調集的步營戰力,包括張季恒、虞文澄、張苟、陳漬四部鎮師,實際高達八萬五千人。

周普所率騎營為五千人。

葛存雄,粟品孝,胡臾兒所率的水軍,也不是名義上的三萬人,實際要超編一萬,共四萬人。

此外,林縛已經下令,著趙虎率江寧禁營步軍一萬兵馬即刻西進,只給秦承祖在江寧留下一萬兵馬以坐鎮中樞。不過江寧周圍沒有威脅,一萬守兵足夠了。

不算池州軍,不算柴山偏師,林縛在鄂東防線正面,能將聚集的兵力,將達到十四萬眾。要是把柴山偏師算上,林縛在荊襄能直接調用的兵力,就將近二十萬,算上池州軍、荊湖軍,整個南線集結的兵力實際並不比燕胡低多少。

相比較之前,林縛能調來黃州輔助作戰的輜兵,也就只有兩萬人,故而才頒布授田令,吸引、激勵平民、佃農以及城市貧民到黃州來協助作戰,以補充隨軍民夫的不足。

為了這一戰,林縛良苦用心,精心準備了許久,自然要將花樣玩盡,示敵以弱,不過是最基本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