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九十四章 圍困南陽(第2/2頁)

南陽城裏,梁成沖還有一萬四五千兵馬,戰事初起之時,差不多有近十萬民眾避入南陽城裏,此時也都給梁成沖征用來協助守城。在桐柏山西麓,泌陽城以元歸政為首,聚結從舞陽、方城撤下來的兵馬,也有萬余兵馬及數萬之民。

倘若黃秉蒿在袁州能將淮東軍數萬精銳牽制江西腹地動彈不得,北燕與奢家聯兵,自然可以從容地將南陽城圍困到斷糧的那一天。

但是黃秉蒿在袁州打得太膿包,竟然半個月都沒有堅持住,就叫林縛拿下袁州府全境,就迫使北燕與奢家在淮東主力北上之前,拿下南陽城,徹底地打開從南陽南下的通道。

梁成沖經營南陽也有時日,其早年隨其父守邊,就以善守城池著稱。南陽兵馬雖說野戰能力不行,但有城池可守,特別是大多數軍卒的家小都在南陽城裏,守城的意志還是頗為堅定,並沒有給徹底的摧毀。

要是將南陽圍困死,斷其退路,又叫梁成沖看到淮東援兵北上的希望,說不定就會率十萬軍民死守南陽城待援。要想在淮東主力兵馬北上之前,強攻下南陽城,奢文莊也無法估算要付出多慘重的代價?至少最壞的結果,是奢文莊或葉濟羅榮都沒辦法接受的。

從淯水西岸,圍入南陽主城,而單單放過東岸的新城不圍,甚至在淯水東岸僅部署少量的監視兵馬,就是要讓南陽軍民看到一條可能東撤前往泌陽的通道,以削弱南陽軍民守城的意志跟決心。

周繁與田常率部從淯水西岸圍住南陽城將近二十天,雖說沒有展開猛烈的攻勢,但驅役民夫,將南陽城外壕填平,還在外圍修築一道長墻,將南陽主城團團地圍困在內,叫梁成沖在主城裏無法派兵出城反擊。

而在南陽城的南面、北面,田常與周繁驅役民夫,各填出四條攻城墁道,一直接到南陽城頭。這數日來,在攻城墁道上,已經填進去上千條人命,但也確實好用,叫南陽負出的傷亡,並不下於此數。

在圍城長墻之外,有十數架重型拋石弩豎立在那裏。戰時,每架重型拋石弩後都會有上百人,一起拉動巨索發力,將重逾百斤的巨石,往南陽城砸去。

阿濟格隨奢文莊等人趕去北大營迎接葉濟羅榮,沿途看到大軍圍城的情形,不得不承認,在會合奢家之後,他們的攻城能力得到極大的加強。

早年,燕東諸部騎戰天下無敵,但對有兵馬固守的堅城,一直很難硬啃。葉濟多鏑在陽信城下,給林縛打得大敗,與其說林縛善於守城,還不如說他們拙於攻城。入關時天命帝親率大軍強攻津海,也打得極為費力,與其說是攻下津海城,還不如說淮東主動放棄津海城。

後期陳芝虎、周繁、袁立山諸將投附,新附軍成為南征的步營主力,攻城能力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還不能稱得上完美。

在發動南陽戰事之前,奢家投附,奢家將攻城技術傾囊相授,攻守戰術才又往前邁了一大步,這也使得燕奢聯兵在短時間裏強攻下十數萬軍民固守的南陽城成為可能。

當然,阿濟格已非當初的沖動少年。奢家對攻守戰術如此嫻熟,最盛時兵馬多達二十萬,但在東線給淮東打得丟盔棄甲,最終不得不倉惶放棄江西渡江北逃,那淮東軍的實力到底已經強到什麽地步了?

打下南陽,才是西線獲得戰略優勢的第一步,最終還是要與淮東兵馬在揚子江兩岸決一勝負。

除了早初在燕南留下對淮東軍前身江東左軍的深刻印象外,阿濟格沒有參與徐州戰事,故而對淮東真正崛起後的實力,還缺乏直觀的認知。

雖說對此時的淮東軍缺乏直觀的認知,但阿濟格斷不會再輕視淮東。

在徐州戰事之後,天命帝斷然決定放棄東線,決意繞過淮東防守的徐泗防線而求在西線贏得突破,在燕廷內部就惹出很大的爭議。阿濟格雖說那時還沒有什麽地位,卻是西線戰略堅定擁護者,這兩年來,也一直隨葉濟羅榮在西線征戰。淮東軍善守城,這是燕南諸戰以及後期的津海戰事就充分體現出來的。而淮東水營在東海上縱橫無敵,也幾乎是公認的事實。徐泗防線有堅城,又有淮泗等河流縱橫其間,作為與淮東軍有過接觸的阿濟格,根本上就沒有信心能從正面突破淮東精銳堅守的徐泗防線。

真正的決勝應在西線,只要大軍突破南陽隘口,一鼓作氣奪下荊州,就能同時占據揚子江、淮河上遊的地利,獲得對淮東的戰略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