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五十七章 收復江西(第2/3頁)

江夏位於鄂州以西,府治漢津,即後世武漢漢陽。此前胡文穆受命從鄂州進逼江州,兵力多集中在南岸,在漢津的駐兵主要防備陳韓三。陳韓三率殘部南下後,雖得羅獻成暗中支持,大半年才攢了一萬兵馬,還要左支右絀的受荊湖、池州夾擊,對漢津能有多大的威脅?胡文穆在漢津所布的兵力十分有限,池州軍給打得大潰,奢家殘部渡江之後,東翼就沒有威脅,就能集中兵力進攻漢津,胡文穆要是反應晚了半拍,江夏府在江北諸縣很難保全。

羅獻成不是甘於寂寞之輩,從其暗助陳韓三起,林縛就放棄拉攏羅獻成的努力,轉而在分化隨州將眾身上下工夫。

此前,隨州夾於南陽、淮西、荊湖之間,而燕胡兵馬給阻隔在江淮之外,故而羅獻成不敢有所異動。奢家殘部渡江後,將直接成為隨州南部屏障,羅獻成就很有可能公開投附燕胡,對南陽或漢中用兵——這種情形下,曹家還會孤守關中嗎?

局勢對淮東並不算有多惡劣,至少江西大局已定,即便燕胡兵馬大股南下,董原在淮東難以抵擋,淮東軍主力也能從江西抽身北上守住廬州、徐州兩個要點。

荊湖形勢一時難以顧及,眼下還是要盡快的穩定江西局勢,使江西由亂變治,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根本。

※※※※※※※※※※※※※※※※

荊湖形勢劇變,林縛也等不及循序漸進收復江西。

二十八日,張苟進占撫州,轉從撫州南下,往贛閩之交的杉關進軍。

在橫峰之殘敵,得知奢家棄江西渡江北逃的消息,絕了待援之心思,也於二十八日出橫峰城往西突圍。周同故意讓開西面通道,誘橫峰之殘敵散開花亭與橫峰之間,而借水營之利,從中段搶灘沖擊突圍殘敵的側翼,在花亭隘以西,將橫峰之敵擊潰。

此後數日,淮東軍主力滯留在贛東,更多的是追殲潰兵。

與此同時,北線的形勢也在迅速發展,變化之快,也叫人應接不睱。

恰如事先所料,江州軍雖得小蒼山大捷,但銳氣已失,無意東擊廬州,甚至樅陽也取而復棄。

在宜城外圍,與孫壯所部接戰受挫後,陳韓三擔心樅陽過於突出,有給淮東軍從水陸包抄之虞,退守到樅陽以西,與黃梅交界處的小蒼山,以遮護奢家殘部的渡江通道。

池州軍殘部退守秋浦,沒有陸路的支持,靖海第三水營在江上優勢不明顯,難以逆水西擊,退守廬江,居巢沿岸。

奢家則借小蒼山大捷的余勢,用江州水軍遮護東翼,征用大小漁舟數百艘搶渡江州人馬過江。僅二十六到二十八日三天,或自願,或被裹脅隨奢家從江州渡江北逃的軍民多達九萬余人。

受池州軍大潰的影響,荊湖在鄂州的兵馬也變得遲疑不定,既無膽進逼到江州城下,拖住奢家渡江北逃之勢,又舍不得立即棄江州而去,調兵加強江漢腹地的防守。

二十七日,奢家渡到北岸的先部兵馬,包括奢家本部精銳,田常所部等在內,差不多就近四萬人。趁淮東在廬州方向兵力空虛,池州軍又新逢大敗,退守秋浦,皆無力從東線牽制其部之際,奢家先部渡江進入北岸的兵馬就迅速往西,往漢津方向,往漢水北岸展開。

從江西腹地撤出來的奢家兵馬,包括蘇庭瞻、韓立等部以及最後留守彭澤、湖口、江州諸城的余部,約兩萬眾,在五月初一則全部從渡江進入北岸。

以五月為分野,奢家在經歷上饒慘敗之後,棄江西,順利的逃往北岸鄂東地區。

蘇庭瞻率部渡江後,接替陳韓三進駐黃龍嶺、黃梅城。江州水軍楊雄所部,則與蘇庭瞻、韓立所部水陸相依,以水陸兵馬四萬眾,暫守奢家腹後。

陳韓三率部從五月上旬就率部從小蒼山西進,與奢文莊、奢淵、胡宗國所部的浙閩軍殘部主力聯兵進逼漢水北岸。胡文穆被迫放棄孤懸漢水北岸的漢津城,在漢水南岸重新構建防線。

受敖滄海之命,虞文澄、虞文備於五月初率部先後收復彭澤、湖口。

池州軍退守秋浦後,就一直不敢有大動作,在陳韓三率部從樅陽退出後,嶽冷秋也未敢縱兵西進,而是在宜城收攏潰兵。

奢家殘部往漢津方向展開,兵鋒直指荊湖的側後,胡文穆再不敢進取江州,而從鄂州調兵西進,以實漢水南岸的荊州腹地。一是胡文穆此時再不敢激怒淮東,二是荊湖在漢水南岸需要更多的守兵,不能在江州分兵。

粟品孝率水營於五月初五在鄱陽湖西北岸登陸,收復幾如空城的江州城。

在上遊得到支撐的情況下,葛存信也率第三水營一部戰船大膽西進,到江州與敖滄海匯合,徹底將江西掌握在囊中。

奢文莊也曉得待淮東軍調整部署過來,特別是淮東軍主力進占江州之後,靖海水營主力也將隨之西進到江鄂一線,而其水軍將不足以在江鄂一線與淮東爭峰。為避免沿江受靖海水營兵鋒進逼,奢家也有意縮短北岸沿江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