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五十五章 殘勝(第2/2頁)

為限制奢家從江州大規模撤出,渡江北逃,池州軍分三路出擊,嶽篤明率部一萬兩千余眾從北岸小蒼山走陸出擊,進逼黃龍嶺。此時,陳韓三就在黃梅城,注視著黃梅城以東的一草一木。

陳韓三還擔心浙閩軍因上饒大潰而鬥志不盛,毅然決定先率部傾城而出。

黃梅城裏一卒都不留,陳韓三率五千步騎傾城而出,從西北側進攻側翼,這是嶽冷秋、嶽篤明事先所意料不到的。嶽篤明倉促之時,只能分出一半兵馬從側翼迎擊陳韓三所部,以半數六千兵馬迎擊從黃龍嶺而出的浙閩軍。

奢文莊放棄上饒不救,密令贛州、豫章、浮梁兵力從鄱陽湖東岸南撤,在其他各路兵馬還沒有撤到揚子江南岸之時,奢文莊一個都不等的棄江州不守,先行渡江,這叫浙閩軍在江州的將卒、官員都十分的抵觸跟憤怒。雖說在奢文莊的壓制下,撤退命令得到執行,但江州軍包括黃龍嶺駐兵的士氣自然也是跌落到低谷。

也許是池州軍的進逼將黃龍嶺駐兵激怒,也許是陳韓三所部不留余力對池州軍側翼進行攻擊,激厲起黃龍嶺駐兵的鬥志。

黃龍嶺守將奢淵是奢飛熊的長子,其父、其弟困於上饒,而祖父斷然不肯分兵去救,他憤怒,他怨恨,甚至要棄將職只身去援上饒。奢淵的暴怒給奢文莊強按住,心頭敝憋著一股邪火,此時進攻池州軍,屠殺池州軍,成為他發泄的唯一渠道。

奢文莊親自渡江到黃龍嶺坐鎮,除一千兵馬留守大營,不使池州水軍有機會登灘奪黃龍嶺外,其他先部進駐黃龍嶺的八千精銳,在奢淵的率領下傾巢而出。

奢淵身跨八尺戰馬,戰馬披鎧,他亦身披重甲,執大戟為前驅沖入池州的軍陣,要用殺戮將心頭的憤怒洗凈。大戟揮舞如隕星劃過,一路血光肉雨,池州軍裏竟無三合之將。

奢家能以一隅之地,一宗之族殘東南數郡,以奢家自身將星層出不窮,也有很大的關系。

當前陣與側翼幾乎同時受到黃龍嶺兵及黃梅陳韓三所部猛烈攻擊之時,嶽篤明才徹底明白他錯了,才徹底明白林縛的密函為何強調要池州軍全力在北岸防備奢家北渡。

要全力在北岸備敵啊,要全力在北岸備敵啊!

嶽篤明看著像潮水湧來的敵軍,眼前一陣陣發暗,池州軍約有半數兵馬給嶽峙、鄧愈率領在南岸進逼彭澤,整整分散了一半實力啊。

“使敵分,使己合”,兵法六字真言,也許要臨死才能徹底的領悟,但對嶽篤明來說,為時已晚。

在兩翼夾擊之下,嶽篤明所率從北岸出擊的一萬兩千兵馬,連一個時辰都沒能支撐,即告崩潰。陳韓三更是率千騎精銳,從潰兵中殺出,直襲池州軍在小蒼山的主營。

主力給嶽篤明率出之後,小蒼山主營的守兵只剩兩千不到。看著數股敵軍像狼群一樣,從漫山遍野的潰兵當中穿插而過,直奔小蒼山大營而來,嶽冷秋也曉得大勢已去,非他獨力能挽。

篤明的生死不知,出擊兵馬的前部已經徹底潰散,給卷入亂兵之中,嶽冷秋只能忍痛不管篤明的生死,棄主營而逃,在部眾的簇擁下,從雁歸湖東岸登上一艘兵船,往南岸駛去,跟嶽峙、鄧禹匯合。

此時,陳韓三與奢淵合兵已經攻下小蒼山的主峰,跨馬山巖之上,兩股兵馬往西麓席卷,掩殺來不及撤出雁歸湖水寨的駐兵。

嶽冷秋心頭一陣陣發痛,只能先往南岸驅避。

北岸陸戰如此輕易的潰敗,小蒼山營寨以及西麓雁歸湖水寨相繼失守,對正從水路西進壓制江州水軍的池州水軍的打擊也是致命的。從午中時起就節節敗退,到日薄西山時,就再也支撐不能維持船陣,倉促往東潰逃。

趁著北岸大勝,江州水軍也是傾巢而出,勢要將池州水軍打潰。

小蒼山不失,池州水軍水面爭戰失利,可以避入雁歸湖中,利用湖口的淺水蕩以及水陸相依的地形特征,將敵軍封鎖在雁歸湖之外。而小蒼山失守後,池州水軍一直要逃到秋浦河口才有可能擺脫江州水軍的追擊。整整達兩百裏水路的潰逃,幾乎叫池州水軍殘部心裏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