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二十四章 潘家舊部(第2/2頁)

“如今叛軍給牽制到江州、上饒兩線,黃秉蒿、陳子壽也率部西出袁州,奢家在鄱陽湖腹地,贛江沿岸的駐兵大幅減少,便是豫贛城裏的駐兵也不足三千人,正是少君大有作為之時……”吳敬澤說道。

江西八府五十余縣,此時都處於奢家的統治之下。但是,除了袁州、江州、上饒三地集結重兵,封鎖外界進入江西的門戶之外,奢家在其他五府約三十余縣的地盤,兵力差不多都給抽空。僅贛州、豫章少數要沖大城,還駐有較多的兵力,剩下大部分州縣僅駐少量的刀弓手,還是從地方所募,對奢家的忠誠十分有限。

即使像贛州、豫章這樣處於江西腹地,控制贛江及鄱陽湖要沖,不容有失的幾座要地,駐兵也只是多則三五千,少則僅三五百人。

潘起鳳雖死,但潘家的旗幟還沒有倒。事實上,潘起鳳在上饒兵敗,還有許多殘部逃入婺江與信江之間的懷玉山之中,未給奢家招降。只是潘聞叔所率的贛州抵抗軍一直都封鎖在贛州以南,沒能有機會北上,故而在贛州北部地區的抵抗勢力,都如星點殘火,沒有形成規模。

吳敬澤此來會昌,是勸潘聞叔趁著奢家在內線防禦空虛之際,率部北上。

贛州以南的抵抗勢力給奢飛熊清剿了近一年時間,實力已經給大幅削弱。而贛州以南地區,多山少田,也不是奢家極點要控制的江西精華地區,即使短時間失去對贛州南部地區的控制,對奢家也不足以造成致命的傷害。

在戰事將舉之際,奢家在贛州南部地區的兵力全面收縮,僅在贛州駐以三千兵馬,就是要將抵抗勢力封鎖在南面,不影響到其對鄱陽湖平原的控制。

整個鄱陽湖平原,才是江西的精華之地,沿岸數以百萬計的良田,一旦經營好,足以叫奢家獲得喘息之機。而江西近四百萬人口,約近七成,都集在贛州以北地區。

潘聞叔率部北上到鄱陽湖兩岸,借其父遺威,將其他地方抵抗以及仇視奢家的勢力糾集到旗下,再發動給奢家盤剝得到怨意極深的民眾起事,才能真正的打在奢家痛處。

再者,鄱陽湖東岸往東即為黟山、九子山、懷玉山,與江寧、徽州、池州相隔。雖說山徑險辟,不容大軍通過,但潘聞叔率殘部過去,樞密院多多少少還是能通過山間小徑給輸送一些補給過去。如今潘聞叔殘部給困在會昌這邊的深山裏,還能從支持的山寨獲得糧草,但鹽鐵奇缺,將卒連兵甲刀弓都不全,拿什麽去攻城拔寨,跟忠於奢家的兵馬廝殺?

贛州軍殘部勢力最盛時,也是去年秋後奢家兵馬給吸到浙西之際,一度占據贛南四縣,召集民壯近兩萬人,圍困贛州。待奢飛熊率部南下,從贛州撤去,之後龍南、定川等戰又相繼失利,兵馬損失慘重,也有相當多的兵卒在絕望之余棄軍逃走,如今豬婆山之中的殘部僅剩千余殘卒,連人手一把刀,一支矛都配不全,弓箭都多為獵弓,根本就談不上精銳。

潘聞叔與親族、部將閉門討論了三日,毅然決定接受吳敬澤等人的建議,化整為零,分批北上,潛往浮梁、湧山起事。再不濟,潘聞叔等部若在鄱陽湖東岸抵抗不力,還可以分散從九子山、黟山之間撤往江寧休整。

※※※※※※※※※※※※※※※※

十一月上旬,先由陳瑜勤率十數好手,與吳敬澤等人,以行腳商隊為掩護離開豬婆山先行。從深山之間,繞過贛州關隘北上,過余江時,跟軍情司派來負責贛東事務的虞文澄會合。

虞文澄是虞萬杲的第三子,虞家親族雖早遷入江寧,但虞家在祖籍湧山的聲望,不比潘家差半點。

虞家跟奢家有血海深仇,虞文澄與其堂兄虞文備此前一直遵循其父遺願在江寧結廬守孝。江寧失而復得,虞氏兄弟也就徹底投效淮東,錄為指揮參軍。東閩戰事後期,奢家假義附降,當初隨虞萬杲從湧山出征的老卒舊部,也有相當一部分離開行伍,返歸家園。虞文澄、虞文備這次主動請纓潛來江西,就是要回湧山召集虞家舊部,在腹地處給奢家狠狠的一擊。

潘家與虞家,同為江西將門,陳瑜勤身為潘家部將,曾見過虞文澄幾面。看到虞文澄也潛來江西時,陳瑜勤等贛州抵抗軍將領心間最後的疑慮也就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