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十八章 備戰(一)(第3/4頁)

當世,中樞財政主要倚重於農事,便鹽鐵茶等業征以高額榷稅,實際也是對農戶的額外剝奪。林縛想開辟一條新路,而將中樞財政增收的視野放在工稅及商貿之上,這裏面的潛力遠遠要高過靠天吃飯。

揚子江流域密集的河網,為大規模發達船運提供便捷的條件。而低廉的運輸成本,為商貿發展及工礦,工坊等業生產規模的集中,擴大,提供必備的條件。生產出來的物料,甚至能以低廉的運輸成本走海路輸入海東及南洋地區。

在過去數年時間裏,通過崇州往海東地區輸入的物資,早期的絲茶,到近期的瓷鐵等物料,已經能算得初級工業產品。正是通過這些產品對海東地區的傾銷,淮東每年才能從海東地區同時補入大量的皮料、米糧、銅銀、桐油、騾馬等戰備物資。

而崇州海運發展到今天,甚至出現了專門到海島采挖鳥糞的海船。

耕作積肥在當世已經是共識,但積肥的手段頗為有限。林縛早期推廣的養豬漚肥法以及朱艾在淮東屯田推廣的泛洪積淤法,都以有利田地增收的創新。但當世主要積肥手段,還是收集人與牲口的排泄物等天然肥料。

在人口相對較密的崇州,人均耕地也有六七畝之多,僅靠排泄物等天然肥料還是嚴重不足。隨著海運的發展,外圍海島滋息繁衍著大量的海鳥,長年累月所積累來的鳥糞及大量的腐土,都是難得的肥料。林縛早年就專門組織戰船去海島采挖鳥糞,到後期,已經有海商專門從事此業。看上去糞肥不值錢,便是海船巨大,一次裝載量極高,就能將運輸成本降到極低,獲利還頗為可觀。

當然,隨著造船技術的日益成熟,淮東所造的優質海船,甚至比早年江寧龍江船場所造海船還要廉價許多。海難事故的降低,以及海船造價的下降,這些都是運輸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

這些年來,林縛在淮東除了推行抑制紳豪,抑制土地兼並的新政來,更重要的一個治政手段,就是在崇州初步形成工坊、工礦及商貿為一體的體系雛形。也恰恰是這個體系雛形,才是淮東財力的核心支柱。

宋浮僅僅是經過崇州,沒有停留幾日,即使有完善的資料給他參閱,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對林縛的治政理念還是缺乏足夠深刻的認識。

林縛倒是有足夠的耐心,他知道他的有些觀念本身就是超脫當世太多,即便是才智卓越者,也難以一下子接受,總之需要更多的耐心進行溝通。有時候也要硬著頭皮強制推行,只要假以時日效果彰顯出來,之前不能理解的人也就容易接受。

※※※※※※※※※※※※※※※※

林縛在濮塘鐵場宿了一夜,次日清晨便乘馬東歸。

江寧諸縣的農事到九月下旬就恢復也差不多,望眼過去,都是入秋後漸次金黃的稻田。雖然浙閩軍打進來之時,江寧周邊的民眾給鬧得雞飛狗跳,傷亡也不小,但江寧戰事很短的時間就熬過去。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流難返鄉即由官府組織恢復生產,實際所受的影響就有限。

江寧、弋江、徽州、池州、廬州等地,林縛兩三年間也不指望這些地方能有賦稅繳上來,但只要能恢復生產,局勢就能夠穩定下來,就達到他的初衷。

沒有直接的稅賦收入,但鹽鐵茶馬等物料就進入這些地區銷售,實際也是變相的征稅。

乘馬而行,看著驛道兩側都是金黃的稻田,林縛與高宗庭、宋浮說道:“再過大半個月,等田裏的這一季稻子收上來,江南的糧荒便勉強算是熬過去了!”

“今年除了廬州,其他地區都沒有大災,也算是上天相助。”高宗庭笑道。

衢州倒是旱災規模頗大,是新取之地,依例減免稅賦。而浙閩軍在東陽縣失守之後,全面撤出浙中時,已經沒有能力大規模劫掠鄉野。衢州在減免稅賦之後,今年受災面積很大,但相比較之前給奢家橫征暴斂,民眾還是緩了一口氣。

工輜營年中開始從衢州招募後備兵員,應者雲集,最後甚至還調了四千人編入弋江這邊的輜兵隊伍。

過了雞籠山,江寧城頭就隱然在望了,林續文、黃錦年、林夢得、秦承祖、曹子昂、孫敬軒等人早得訊出城來迎,車馬幾乎要將西城外的官道擠滿。

“都說不要這麽麻煩……”林縛臉含笑責怨林續文他們出城來迎。

“老十七去巡視防務,一走就是四個多月,接下來又要趕去婺源督戰,在江寧留不了幾天。”林續文笑道:“江寧這邊也是一攤子事情,還不得抓緊時間跟你匯報?”

林縛下馬與諸人一一問候,在長亭耽擱少許,就準備乘車馬進城去。

從濮塘騎馬過來,走了一天,身子也有些乏了,林縛便乘車而行,叫林續文、林夢得到他車上來說話。走了片刻,便覺得不對勁,叫車夫停下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