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九章 計當緩行(第2/2頁)

“拖過明年,燕虜在登州的水軍也漸成規模,要突入渤海將變得困難。”吳齊說道。

登州到遼東南角的金州之間,海口子僅一百余裏闊,之間廟山等島密集,北燕容易在登州北海口子上形成封鎖鏈,將渤海保護在內側。

宋浮笑了笑,說道:“不要說登州的渤海口了,換了奢家水軍過來,能不能封鎖住揚子江徹底堵住淮東水營的突進?”

揚子江入海口也闊達百余裏,但揚子江入海口的水深,畢竟不能跟渤海口相比,故而比渤海口更容易封鎖。能肯定的是,燕虜即使再全力發展水軍,也不可能在短短兩三年間追上奢家水軍的水平。奢家水軍都給淮東水營打得丟盔棄甲,淮東有自信,自當不用擔心燕虜有能力將渤海口封住。

宋浮繼續說道:“眼下非但不要去阻止燕虜封鎖渤海口,還要叫燕虜深信他們有能力封鎖住渤海口,以促使他們在渤海灣沿岸的兵馬調走……要想當年聲東擊西奔襲浙東之策再奏奇效,必然要將燕虜的視野遮蔽住。”

燕胡沒有水軍,在燕南諸戰中,也初步領教到當時的江東左軍借海路快速運動並進行後勤補給的厲害之處,故而在燕東、薊東、遼西、遼東等渤海灣沿海要沖之地都駐以重兵防備淮東兵馬從海路奔襲,又同時在魯東地區建設水軍。

沒有辦法將這些兵馬調走,從海路奇襲的效果就會變得有限,從而會演變成近海區域的拉鋸戰跟消耗戰。雖說在燕薊沿岸進行拉鋸跟消耗,形勢對淮東極為有利,但也要考慮燕胡人在北地的腹地縱深廣闊,會消弱擾騷燕薊沿海的實際效果。

林縛點點頭,說道:“要打,一定要打出個狠的,要是此時就促使燕虜下決心將軍政重心往晉南或晉南轉移,對以後的形勢談不上特別有利……”

東胡人消化北地也將有三年多的時間,對晉中、燕薊的梳理跟掌握較好。當遼西走廊受到海路的威脅日益嚴重之時,東胡人也可以建立從大同方向迂回的太行山西麓通道,將燕東、燕西諸胡的傳統區域,通過晉中,跟中原銜接起來。雖然效率必然遠遠比不上直接走遼西走廊,但也能叫東胡人支撐住局面不至於立即崩潰。倘若東胡人能先一步攻陷關陜地區,打通襄樊進犯荊湖的通道,天下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此時,東胡人的根基還在遼東及遼陽地區,燕薊平原的耕地及丁口資源也要遠比太行山西麓的晉中富足得多。雖說近海地區易受來自淮東的海路侵襲,但是遼西走廊銜接遼東與燕薊地區的便利,是東胡人極難下決心忍痛割棄的。淮東此時還處於經營根基之時,就不能幫助東胡人下決心割棄近海地區。

宋浮又說道:“我以為,淮東當前在東線,一是要加強沂山之間與燕虜在魯東兵馬的拉鋸,一是要加強對高麗海陽郡甄氏的援助,叫燕虜加深淮東欲從山東及高麗半島打通陸路通道,循序漸進而威脅其腹地的印象,迫使其將更多的兵力部署到魯東及遼西南地區。”

此時,燕虜在河南、山東的正面防線主要由三段構成:河南以陳芝虎為主,所對應的也是淮西、南陽、河中三地;在徐州的北面,北燕以薊鎮叛將袁立山為首,構築以泰安城為中區的魯西防線,駐有馬步兵四萬余人;在魯東,則以老將那赫雄祁為首,在青州、萊州以及登州等地駐有馬步軍及水軍四萬余眾。在這三段防線的後方,葉濟多鏑在濟南還有近四萬精銳以備不患,形成戰略縱深。

以往淮東跟北燕在東線的對峙,主要集中在徐州一側,徐州守軍多達四萬眾,這也是由於魯西地勢相對平坦,燕虜大股兵馬能夠快速通過,淮東不得已要在這一側集中重兵防守。

在徐州東面沂州往北,沂山、蒙山、昆崳山山勢縱橫,形成阻隔南北的地理障礙帶,不利大軍通行,沂州所直接面臨的軍事壓力較小,實際爭奪的是對沂蒙等山地的控制權。故而在這一線的兵力部署,以沂山抵抗軍為主,才一萬兵力而已,遠不能跟徐州相比。

以往淮東在徐泗防線是受取守勢,才有東輕西重的兵力部署,眼下,燕虜已經徹底放棄從東線直接攻入江淮腹地的打算,轉守為攻,那淮東在這邊就要變得積極。

在地形開闊的魯西平地上,徐州四五萬兵力還不足以形成對濟寧、東平、泰安等城的反攻優勢。相比較之下,加強沂州一線的兵力部署,加強對沂山的爭奪,更容易威脅到燕虜在山東東部地區的軟肋,從而將燕虜在薊東、燕東的兵力吸引到前面……

林縛此來徐州巡視,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要調整徐泗地區的兵力部署與防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