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一百一十三章 廷爭(第2/2頁)

要是皇上打心裏認定淮東援軍不會過來,怎麽勸都沒有用,而且不是他們拖著就能成的。一旦消息傳出來,便會掀起滿城風雨,上心不決,還怎麽指望下面將卒有守城的決心?

再者,在程余謙、左承幕的心裏,也未嘗不認為淮東沒有等江寧城陷之後另立新帝的居心。人心總是難測,彭城郡又是那樣的桀驁不馴,眼前這麽好的機會,手裏又有這麽大的實力,又有幾人能抵制得住誘惑?

陳西言苦於無奈,硬著頭皮諫道:“皇上若信不過淮東,可使大臣攜皇長子去淮西,宗室在淮西也有楚王可相托……”

永興帝的嫡長子幼年夭折,此時的皇長子其實是次子,年僅四歲,永興帝正春秋鼎盛,也就沒有急著立太子。

張晏暗感此策算不上多好,即使將皇長子送往淮西,江寧城若失陷,淮東依舊可以借口說“國難當頭,立長不立幼”,強行擁立魯王,能奈若何?

何況淮東還有太後這枚棋子可用。

崇觀帝是兄終弟及,永興帝也是眾臣擁立——有這兩個先例在,江寧失陷後,董原手裏是四歲的皇長子,淮東手裏是早就成年,又多經歷劫難的魯王,即使皇上有密旨隨行,最後的折衷方法,很可能是立魯王為帝,立皇上的皇長子為太子。

眼下最關鍵要是說服皇上減消江寧會失陷的擔憂。

程余謙、左承幕心想皇上心裏未必有跟江寧共存亡的決心,陳西言此策真算不上好。

永興帝元鑒武陰著臉說道:“即刻擬旨命淮東從揚子江而來援軍,從暨陽轉道進太湖,從荊邑援溧陽,不要他們來江寧,其他事情再議!”

眾人站在殿前面面相覷,皇上已經在擔心渡江去淮西可能給淮東軍劫持的事情了,他們還能怎麽勸?

“臣不敢奉詔!”陳西言屈膝跪下,硬邦邦地吐出五字,眼睛也盯住程余謙、左承幕二人。

諭詔不經政事堂即為無效,即使是由永興帝親筆所書,淮東軍也可以大大咧咧的不遵從。

既然皇上擔心渡江會給淮東水軍劫持,那就用淮東水軍將皇上堵在江寧城裏。江寧要是在皇上棄離後失陷,大越就算最終能守住,也將不再是元氏的大越。

哪怕是皇上戰死在江寧城裏,天下百姓還會感懷皇上及元氏宗室的忠烈。即使淮東最終擁立魯王,還會繼續有忠良之士效忠於新帝——人心所向才是魯王對抗淮東,擺脫淮東掌握,宗室傳繼下去的最有力手段。

“你!”元鑒武氣得急紅眼,順手將手邊的懷子摔得粉碎,驚得侍立的幾個太監心驚膽顫,元鑒武對身邊黃門太監吼道:“快宣王添進宮。”

能擬旨的也不僅陳西言、左承幕、程余謙三人,王添也是政事堂副相,只是受謝朝忠之事牽累,這段時間來一些低調行事。如此勢危當頭,王添也少到政事堂及宮中露臉。

“皇上要三思啊!”張晏後悔當初沒能跟陳西言一起堅持擋住不讓謝朝忠出去領兵,這會兒再不阻攔,帝權真要旁落他家了。即使下旨,淮東軍還不是一樣會順著自己的心意?事後反而可以拿聖旨出來推脫自己的責任。

皇上去了淮西,只是更大可能的將大越推到崩潰的邊緣。退一萬步說,即使這時候迎淮東軍進江寧城,朝中還有一幫有聲望,有影響的老臣在,還輪不到淮東一手遮天!

只是這時候怎麽能再說迎淮東軍進城的話?皇上鉆進了牛角尖,怎麽勸都不聽,只能硬著頭皮阻擋。

“你們是當朕貪生怕死嗎?朕便是死,也不能讓社稷江山落到別家手裏。立魯王為皇太弟也未嘗不可,但不能讓皇太弟落在淮東的手裏,你們怎麽就不明白我的心思?”永興帝痛心疾首地說道。

王學善冷眼旁觀,心笑,皇上心裏早就去意,根本就無與江寧共存亡的心思,可笑陳西言等人任蒙在鼓裏。即使陳西言、張晏苦苦相勸,而程余謙、左承幕都沉默不言,怕是他們也有去意,再擴到滿朝文武,又有幾人願意死守江寧?

王學善不得不佩服奢文莊的算計之妙,早早的就將江寧城裏這一番人的心思算得透徹。

這時候一名太監連滾帶爬的跑進來,帶著哭腔奏稟:“孟義山中流矢負重傷,生死不知,杭湖軍大潰,溧陽失守,叛軍往江寧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