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一百一十一章 異動(第2/2頁)

林續文既然往西去了,高宗庭倒不擔心嶽冷秋那邊會出什麽狀況,蹙著眉頭問黃錦年:“都察院有官員奏請皇上到淮西巡狩,能知道是誰在幕後指使嗎?”

“我們起初懷疑是余心源在後面搗鬼,但是余心源又是第一個站出來的斥其蠱惑人心的,還當廷請皇上貶其為民,永不錄用。”黃錦年說道:“皇上將那人召到廷上,當眾斥責,罰以廷杖……這件事倒沒有掀起什麽風浪來。”

“這怕只是開始。”高宗庭搖了搖頭,說道:“整件事怕沒有那麽簡單……”

心理防線總是一步步崩潰的,想當年崇觀帝用李卓出鎮薊北,對李卓也滿是信任,早期彈劾李卓的奏疏,無一不被崇觀帝嚴厲的駁回,但最終結果又是如何?

如今杭湖軍還在溧陽堅守,奢家的右翼兵馬給大雪所阻,離江寧百裏而不得北進圍城,永興帝還有守城待援的決心。

如今淮東兵馬主力也給大雪擋住蕭山無法北上,一旦杭湖軍在溧陽給殲滅,奢家數萬兵馬像潮水一樣湧到江寧城下,永興帝還有與江寧城共存亡的決心嗎?

再者都察院官員奏請永興帝巡狩淮西以避戰事,即使余心源是清白的,這事情也透著許多蹊蹺——很可惜杜榮最終對奢家念有舊情,不肯任事淮東,故而淮東不能將奢家布在江寧的暗樁都拔出來。

高宗庭想了片刻,說道:“水營逆水行得慢,黃大人留在軍中作個參謀,我先去獄島,以免有什麽情況應對不及……”

第二水營戰船是以海船為主,多帆桅,少槳櫓,在遼闊、多風的海面上,航行起來甚快,但進入冬季江面相對狹窄的揚子江水道之後,海船就無法發揮優勢出來。

林政君級海船,載量在兩萬石以上,沒有槳櫓。即使有風,這麽大的船舶在狹窄的江河水道裏,行速也是極慢;要是沒有風,那就是給敵船用火猛攻的固定靶子,所以極不適宜在狹窄的水域進行水戰。第二水營四艘林政君級戰船,故而都給留在崇州,沒有隨軍西進援江寧。

葛存信此番西進援江寧的,以四十多艘集雲級戰船為主,輔以大量的中小型戰船。即便這樣,整支船隊逆流而上的速度仍然極慢。

“高先生是擔心皇上有可能放棄江寧去淮西?”黃錦年問道。

“只要有人讓皇上覺得江寧守不住,去淮西也不無可能啊!”高宗庭說道:“即便皇上就堅持到最後,要是南面的天氣不轉好,淮東兵馬給大雪擋在外圍進不來,嶽冷秋為保存實力,也不會急著東進。只要奢家開始組織攻城,江寧守軍到底會有怎樣的表現,還很難預料啊!”

黃錦年當年也參與過津海守禦戰,倒是能知道攻防戰的殘酷跟激烈。

津海軍夠強了,半年多時間裏,還是給燕虜逐一攻破外圍的城寨。半年多的攻防戰,伴隨著是多次對一段城墻或一處要點的反復爭奪,甚至在敵軍攻進來,還要有打巷戰的決心。津海軍當時一度擴編到兩萬余眾,最終撤下來的不足半數。

城池之險在於人心,守將沒有守城的經驗,守卒沒有與城共存亡的意志,即便高達五六丈的江寧城墻,對敵軍來說,也只是多了一些攻城的障礙。

江寧城不算臨江的一面,東、南、西三面展開也有三十多裏,奢家不可能將江寧城圍實了再攻,更可能集中兵力專攻一面。這種情形下,換作淮東軍去守,閉著眼睛都能守住,甚至會主動誘奢家兵馬進城來打巷戰。但禦營軍的兵馬,怕是給敵軍登上城頭,就很可能失去繼續作戰的意志。禦營軍在徽州、昱嶺關的諸多糟糕表現,難道就完全是謝朝忠一人的責任?

城頭一旦不穩,永興帝是站出來鼓舞士氣,還是灰溜溜從未圍實的缺口逃出城去,黃錦年倒更傾向於後者。

“皇上要是渡江去淮西,這該怎麽辦才好?”黃錦年也不由的擔憂起來。

永興帝一旦棄江寧而走,江寧自然是守不住了,而永興帝落到董原手裏,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不再是淮東,而是董原了。

“眼下一切都難說得很。”高宗庭說道:“我還是先去獄島,有什麽變故,應對還來得及。”

黃錦年知道高宗庭的潛台詞是什麽,心想林縛怕是已經授權高宗庭到關鍵時刻可以派兵截下永興帝,不然還有什麽狀況是葛存信無法應對,一定要林縛派高宗庭過來坐鎮?而且這種事,還不能在信裏跟林庭立明說,一定要派一個有分量的人過來隨機應變。

淮東水營及東陽府軍聯合截道,永興帝有心想去淮西也難。

黃錦年倒是想跟高宗庭先去獄島,但他到獄島必然要先回城裏復旨,能不能再出城來就要聽天由命了,為了自家性命著想,黃錦年覺得還是跟著大軍一起行動安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