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一百零四章 轉機

浙閩軍在寧國停了數日,十三日即分兵一部約三千余眾,從寧國開拔,往東北陷廣德而後北進,沿石佛山西麓進擊建平,攻建平縣不得而轉進荊邑、長興境內,沿路大掠,速度極快……

崇觀九年東海寇大寇太湖,太湖沿岸諸府縣皆受大創,湖西荊邑,長興等縣一度給破城攻陷,連城縱火,屋舍崩壞,民亡田毀,過了三四年才恢復元氣。

環太湖地區土地肥沃,糧田開發,水利建設最為充分,歷來都是江南精華之地,常有“太湖熟,天下足”之美譽,遠非林縛治前的淮安兩府能比。

這兩年,南面的湖嘉杭三府受戰事摧殘厲害,元氣大傷,平江、丹陽倒是逐漸擺脫戰爭的陰影,與江寧、維揚兩府一起成為江寧政權的重要稅賦來源。經過三次加征之後,僅平江府稅糧就厘定為一百二十萬石。雖說農戶承受盤剝極重,卻也是勉強沒有鬧出民亂來,合丹陽、江寧兩地,三府每年稅糧就超過三百萬石。

即使江寧城守住了,要是來年從三府收不上三百萬石的稅糧,還要額外補貼錢糧進去賑濟扶困,江寧政權也岌岌可危,難以維持了。

江寧、丹陽、平江三地,除田稅,也是官鹽重要的運銷區,發達的絲織棉紡產業所貢獻的市稅厘金也是內府收入的重要來源。

當浙閩軍不急於進犯江寧,而有意分兵摧殘江南之際,陳西言也沒有理由堅持要杭湖軍進入江寧城協防。

十五日,孟義山殿前受封靖陽伯,上護軍,輔國大將軍,禦賜蟒袍,得旨即日返荊邑率杭湖軍進駐溧陽,以阻叛軍北犯。

孟義山受陳西言之邀前往江寧面聖,意在進江寧城協防,爭禦營軍都統制的位子,沒想到竟是這樣的結果,心裏後悔不叠,但是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已經容不得他反悔。

他不來江寧,還可以貼著太湖西岸拖延,跟浙閩軍的外圍遊哨,不痛不癢的打幾場小戰,作為交待。但他已到江寧,就由不得他再耍滑頭,即便是陳西言也是要他盡忠報國的。

江寧這邊下旨後,禦營司就簽發調令,孟義山簽認後,直接派出信使,調動在荊邑東南太湖之濱楊梅峴駐留的萬余杭湖軍主力即日西進溧陽與趕過去的孟義山匯合。

溧陽與荊邑相鄰,兩城相去不過六十裏,但戰略地形迥然不同。

荊邑緊挨太湖西濱,可以說是太湖西岸戰場的邊緣地區,而且在荊邑的南面,是太湖西嶺,龍池山,白峴山等山雖然談不上高峻,但連綿百裏,林深、道險,可以阻礙大股兵馬從南面進入。杭湖軍留在荊邑境內,進可攻,退可守城,守山、守嶺,背後還有水軍可以依靠。

溧陽要往西深入六十裏,位於太湖西嶺的西麓,再往西就是綿延百裏,南北向的江南茅山,溧陽正當浙閩軍從寧國、廣德北進的路口上。

雖說浙閩軍北犯江寧,可以繞過溧陽,從宣州往北先陷溧水,從茅山西麓進範江寧,但奢家顯然不可能在攻打江寧的同時,讓杭湖軍駐守在有如腹背位置的溧陽旁觀。

杭湖軍進入溧陽,也意味著浙閩軍要麽放棄北進的意圖,要麽就要先將擋在北進路上的杭湖軍這枚釘子撥掉。杭湖軍西進溧陽的同時,在寧國的浙閩軍主力,約兩萬兵馬就像潮水一樣的沿著浮玉山西麓湧出來,經廣德,建平往北,直奔溧陽而來。

在沙河西岸的新塘、塞塘、姚家沖等從西南面進入溧陽的隘口連番苦戰,損兵折將之後,孟義山認識到杭湖軍跟八閩精銳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被迫退入溧陽城被動防守。

在奉旨擋住浙閩軍北進道路的同時,孟義山也期待淮東兵馬能早一日進太湖西岸的戰場,解溧陽之圍。

溧陽等縣雖說處在土地肥沃的太湖沿岸平原上,但立朝兩百多年來,除了匪患之外,都沒有經歷過什麽戰事。雖說溧陽東南有西嶺可依,但縣城修築在開闊的平原地區,四下都沒有遮攔。而且江南地區素來不重視築城,溧陽城墻雖說是磚包石砌,但四面甚至都不足一丈高,遠遠比不上動輒四五丈高的江寧城墻,城外甚至都沒有護城河環保。

見杭湖軍給誘入理想的戰場,浙閩軍由靜轉動,變化十分迅速,先部兩萬精銳將杭湖軍逼入溧陽城中,又有三萬兵馬從寧國分作兩路:一路萬余眾,往黟山北麓宣州而去;一路兩萬往左翼展開,進擊浮玉山北麓的天子崗,泗安等地,以防淮東兵馬從湖州借道過來解溧陽之圍。

溧陽城墻只能擋小股匪盜入寇,浙閩軍在不足丈余的城墻前,驅使民夫甚至不用一日,就堆出四條寬數丈的攻城墁道。

孟義山率軍打桐廬之時,其部就經受相當重的傷亡。得知徽南軍覆滅的消息,推測昱嶺關會隨後有可能失陷,未經休整,孟義山就緊急率部北進臨水,觀望形勢,在昱嶺關、徽州失陷之後,孟義山又馬不停蹄的率部北進爭勤王首功。直至進駐溧陽,杭湖軍萬余兵馬實際都已疲憊不堪,行軍途中又數度遭逢雪雨天,將卒所穿布鞋在泥濘裏走過,腐爛不少,到溧陽就有不少人凍傷手足。就連箭矢軍械都嚴重不足,糧秣補給也是勒令沿途諸縣供給,難以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