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九十八章 留後處置(第2/3頁)

林縛想直接給胡致庸安上東閩宣撫使或宣慰使的頭銜,但沒有江寧正式簽發的告身或永興帝的諭旨,硬安上去,多少顯得太不合規矩。閩東諸府縣的軍政都由淮東派員接管,胡致庸即使沒有正式的頭銜,暫時也不會有多礙事。

※※※※※※※※※※※※※※※※

守軍最後更在意的是撤出更多的兵馬保存,而非對晉安城大肆破壞,包括浙閩大都督府在內,城內建築的損毀都不算嚴重。

而守軍要從北峰山的小徑撤走,要穿過崇山峻嶺逃到建安去,大量輜重是無法攜帶的,甚至過重的鎧甲與騾馬都是累贅。攻陷晉安城之後,繳獲還算過得去,糧倉大火撲滅後,還搶下六七萬袋的糧食,兵甲、鐵器等物資也有相當的儲備沒有給奢家及時撤走,也沒有來得及銷毀。

這些都及不上攻陷晉安府之後新得的糧田。僅從竹岐到南台島之間的閩東河口盆地,平田就有一百四十余萬畝。奢家將大量人口西撤,淮東將這些糧田占下來,甚至都不用考慮地方殘余勢力的情緒,包括霞浦、蕉城、羅源、興安等沿海諸縣在內,淮東將八姓殘存勢力鎮壓下去,能直接收繳的公田,預計能超過兩百萬畝。

當然,除了宋氏之外,閩東也有像杜氏這樣的小族最終選擇投附淮東,淮東不能過度的侵害他們的利益。

“北面隨時會有壞消息傳來,我也隨時要離開閩東北返。”林縛帶著眾人進入宅子落坐,就談田制的問題,“有些事,最好是先定個調子,胡、葉留在閩東,行事也有依據……”

林縛留葉君安權知晉安府事,除了在淮東攻克浙東時,以葉君安為首的葉氏為穩定浙東出過大力外,還有就是葉君安在林縛的身邊時間頗長,對淮東諸多新政思路有很深的認識。

“各家占有糧田,以五百畝為限,許分戶拆族計算,但每戶超過此數,以兩年半收成為基準田價收購。”林縛說道:“要是直接以銀錢支付收購,這個數字過於龐大,非淮東軍司能承擔。要是淮東軍司濫發淮東銅元來收購糧田,宋家怕是要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宋氏不敢。”宋浮說道。

宋家在泉州占有的糧田就超過兩千余頃,在永泰縣的田產也不少於此數,即使析族,宋氏嫡系子弟每戶頭上的糧田都將有數千上萬畝,遠遠超過林縛所說的“五百畝”之限。

當世田價差不多以兩年半收成為基準,以閩東畝產四石的上熟田計,每畝田價約值十石粳米。淮東要是老老實實照此價向宋氏收購糧田,就要拿出三四百多萬石的糧食或等值金銀來,加上泉、漳、興、揭等地的大小宗族豪戶,僅收購糧田一項,就足以叫淮東破產。

淮東當然也可以以武力強行推廣淮東銅元,但是濫發淮東銅元的結果,就是叫淮東銅元從此臭名遠揚,一文不值。

改田制,抑制豪戶,是任何新興勢力的當然之舉,但手段有強有弱,有優有劣。以往淮東在海陵、淮安等地推廣新政,也只是采取一些更緩和的手段,減輕租賦,還沒有直接“限田”的程度。

宋浮也是要看林縛有沒有更好的手段。

“購田一事,府縣要參與進來,但主導還是淮東錢莊。”林縛說道:“周廣南明天就應該能到晉安。錢莊將在晉安設一個專門的分號,以一千兩銀作一股計算,將錢莊本金股數作為田款,支付給閩東大戶用於購田。集中起來的糧田也將由錢莊以原價出售給農戶,田款充入錢莊以為本金,軍司不從其中牟一分利。這樣各家即便將糧田交出來,手裏握有的錢莊股數也能跟錢莊的本金相對應,也不用擔心利益受損……”

“都說淮東船堅兵利,依我所見,錢莊才是淮東的利器啊。”宋浮笑道,算是認可林縛的處置辦法。

閩東八姓,除宋家外,其他都是鎮壓的對象,剩下的小族小戶,都會盯著宋家。

宋氏沒有割據的野心,但是坐擁數十萬畝糧田,而佃戶當中又以宋族人居多,這使得宋氏即使再沒有野心,也是令當權者忌諱的隱患。只有在閩東實施最徹底的分田,才能將宋氏對族人的控制力減到最弱,而不再成為威脅。

當然,叫宋家將這麽多田地憑白的交出去,心裏也是不甘。但占著這麽多田地,這些田地上又養活了那麽多的宋氏族人,便宋浮自己心裏也是不安得很。林縛所提的這種方式,將宋氏占有的田地轉為對錢莊的占股,只要宋氏沒有割據的野心,利益就沒有受損,也算是妥善跟巧妙的處置,叫宋浮無法拒絕。

胡致庸、葉君安、趙青山等人都隨聲附和。林縛提起此事,主要還是針對宋氏,只要宋浮代表宋氏沒有意見,自然是他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