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七十八章 吳黨裂痕(第2/2頁)

便是給董原打散編為屯卒的兩萬禦營軍兵馬,其將校多為謝朝忠提拔起來的親信,他們巴不得離開淮西這個四戰之地,給打發回江寧也沒有抵制。但到江寧之後,自然要訴苦董原及劉庭州對他們事事刁難,還要求謝朝忠在禦營軍裏重新安排將職。

一方面謝朝忠要往禦營軍安排更多的將職,而陳西言這時候又主張整肅禦營軍,要精兵簡政,在永興帝面前鬧了好幾次。謝朝忠這些天一肚子怨氣,這時候在余府又怎麽可能不抱怨?

余心源雖為言官之首,但未列相位,給排除在真正掌握兵權、財權的禦營司及軍領司之外,所以在廷爭時,也幫不了謝朝忠。

往深裏一層說,陳西言退隱之後,吳黨以余心源為首,偏偏寧魯之爭時,淮東將陳西言推出來,聯絡嶽冷秋、程余謙等人共同擁立寧王。陳西言挾擁立之功,理所當然的成為諸相之首,余心源只落得一個左都禦史的職差。

與相位錯身而過,余心源心裏有著說不出的失落。聽著謝朝忠滿腹怨言,余心源只是沉著臉,不應聲。

“精簡禦營軍,錢糧節減下來,想投到哪裏去。”余辟疆質問道:“我看陳西言薦嶽冷秋去江州之時,就想好現在這一步。如今淮東計劃在秋後對閩東用兵,陳西言又諫言加強江州,要嶽冷秋能在秋後同時在江州對豫章用兵。陳西言倒是越老越糊塗,忘了當年誰整的他,這時候竟一心要將嶽冷秋撐起來……”

寧王繼位之後,余辟疆得了出知濠州的差遣,當時陳明轍出知嘉興。同為吳黨新秀,余辟疆自然是事事跟陳明轍相比。雖同為知府,但濠州與嘉興相比,有天壤之別。雖出知濠州,余辟疆心裏卻是滿腹怨言。

去年燕虜大軍南下之際,河淮動蕩,眼看著連濠州也難保,余辟疆便托病離開濠州,濠州知府由劉庭州兼任。余辟疆在江寧一“病”大半年,想重新出來任事,陳西言卻要他將“病”養好再說,他心裏怎麽沒有怨恨?

柳葉飛叛投之事給淮東揭開,余心源本以為有望補嶽冷秋的相位,組織都察院言官彈劾嶽冷秋最力,自然也有清算跟楚黨的舊恨在內,而當時陳西言卻是極力要保嶽冷秋。

陳西言要保嶽冷秋,倒不是忘了以往的黨爭,而是江寧這邊,實在找不到比嶽冷秋更知兵事的有聲望的官員。

嶽冷秋雖為文官,但當年以兵部侍郎整肅燕山防線,又出任東閩總督震懾奢家,繼而出任江淮總督,都有不俗的表現,對長淮軍、徽南軍及廬州軍都有很深的影響力。有嶽冷秋在江寧,每遇兵事,新帝也只是最重視嶽冷秋的意見,根本沒有謝朝忠表演的舞台。嶽冷秋在廟堂拜相,對朝廷掌握局勢,抑制地方勢力,有百利而無一害,陳西言保他,也是為顧全大局。

嶽冷秋最終還是辭相離任,余心源卻未能如願補上嶽冷秋離開後空下來的相位。主要是背後有淮東撐腰的林續文極力反對,聯絡其他人一起反對吳黨同時有兩人占據相位。永興帝也顧慮吳黨勢力過於強大,不合制衡之道,余心源卻怨陳西言這回又沒有幫他說話。

陳西言要精簡禦營軍,節減錢糧以增加對江州及淮西的投入,倒是勾起謝朝忠、余心源、余辟疆三人的新仇舊怨。

謝朝忠與余辟疆發著牢騷,余心源的話倒是不多,他的城府還不至於只圖一時嘴上之快,他考慮要深遠一些。

淮東計劃在秋後打閩東,陳西言同時要嶽冷秋在江州對豫章用兵。淮西局面逐漸穩下來,江寧這時候全力保江州的,是有能力支持嶽冷秋同時對豫章用兵的。

這個策略是要奢家首尾難相顧,同時能壓制淮東的光芒過於強盛,陳西言要用嶽冷秋去分淮東的勢,以遏制淮東的野心繼續膨脹下去。只要嶽冷秋能順利收復江西,董原在淮西又能站穩腳,林縛的野心再強,也只能暫時窩在淮東。

陳西言的用心不可謂不良苦,這個局面對余心源卻是極不利。

一方面謝朝忠的權柄會給削減,甚至可能給架空,成為名義掌握禦營軍的擺設;一方面嶽冷秋若能順利收復江西,為了不讓嶽冷秋在江西坐大,就只能讓他歸朝重新拜相,將在短時間裏徹底杜絕余心源拜相的可能。更重要的,陳西言此時視董原為吳黨中人,也更看重董原,在董原之外,則更重視培養自己的門生陳明轍……

余心源此時心裏也有給陳西言徹底拋棄的感覺,也怕陳西言為了固鞏自己在吳黨內部的地位,再一腳將他徹底的踢開。

“朝忠,要是你率軍去江西,可有把握?”余心源兀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