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七十七章 藥材貿易(第2/2頁)

江寶的意思,蔡畛心裏也明白,淮西從淮東支援南陽的物資裏刮兩成肉下來,除了有些落井下石,增加仇怨外,也顯得淮西太小家子氣,表明淮西的情況不大樂觀。江寶在想要是直接派人到淮東救援,說不定信陽宗家也能像梁成沖在南陽那般,不用事事都看淮西的臉色。只是信陽諸宗家的勢力太弱小,怎麽可能給淮東看在眼裏?即使有淮東支持,跟董原關系搞惡劣,信陽諸宗家湊出來的五六千鄉兵,又怎麽可以在信陽站穩腳?

“元錦生、陳小彥他們過來了……”孟知祥策馬往回走了兩步,說道。

陳小彥代表淮東,元錦生是永昌侯之子,身份都不低,蔡畛下馬來,迎上去,作揖道:“少侯爺與陳大人這一路辛苦了……”

“哪及蔡大人日夜操勞……”元錦生、陳小彥回禮道。

陳小彥又問蔡畛,“信陽藥材備下多少了?”

淮西截留兩成物資以為過稅,信函傳到徐州,林縛與諸人商議,也是暫時先認下來。至少在明年解冰之前,淮東、淮西、南陽都要維持一團和氣的關系,要防備守淮防線任何一處出漏洞,以免打亂淮東秋後的南征之事。

除此之外,林縛要陳小彥在信陽征購藥材,以此撇開董原、劉庭州,跟信陽大族直接聯系。

淮東糧鐵等物資還算能夠敷用,藥材卻是緊缺,特別是奢家兵馬進江西之後,淮東的藥材就少了一處來源。夷洲島雖有藥材資源可以開發,但夷洲的藥材種類跟中原有些不同,再者要充分開發,需要很長的時間,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當前可以先從南陽、信陽這邊補購一些。

桐柏山、淮山綿延近兩千裏,是中原地區最重要的產藥地區,藥材資源充足,大概也是南陽、信陽地方此時能夠拿出來跟外界進行交換的最重要的物資,蔡氏、江氏,都曾是信陽的大藥材商,舊時桐柏山附近靠采藥為生的藥民就多達數千人。只是淮西身受流禍屠害,商路徹底斷絕了數年之久,塢寨、城池之中,如今也沒有多少藥材儲存。不過有經驗的藥民,基本上都還控制蔡、江等族的手裏,故而眼下只能先從信陽征購藥材。南陽那邊沒有熟練的藥民,就難有多少產出。

四月中旬,淮東船到正陽靠岸之後,信陽這邊就組織人手進相對安全的桐柏山采摘藥材炮制,到這時候才儲備下一批。

董原也無法阻止信陽的大族跟淮東進行藥材交易,屯田不是一時之時就能見成效的,信陽能用藥材跟淮東換糧鐵,也能緩解兩三分的壓力,董原要阻擋,只會引起信陽大族的反感,直接將信陽地方勢力推到淮東的懷裏去。但信陽大族跟淮東聯絡多了,也是很不穩定的因素。

不管怎麽說,董原目前是管不了那麽多了,除非維揚的商船能載著糧鐵到信陽來換藥材,才能削弱淮東對信陽的影響跟滲透,但是征購價格上,拼不過淮東,維揚的藥材商人,根本就願意車馬勞頓趕到信陽來。

董原甚至不能像刮南陽肉那般,從藥材交易征收過稅。

這些年來,即使有塢壘可據守的信陽大族,日子過得也極為艱辛,多年的積儲差不多都耗光。拋荒多年的土地要重新耕作不是易事,農具也多大進爐煉成粗劣的刀槍,鐵料更是缺得很。好不容易看到淮東打開商路,自然也不能因為顧忌董原的想法而不把藥材賣給淮東換糧鐵布匹。

聽陳小彥關心藥材,蔡畛回道:“淮東所列的單子,信陽這邊就讓人進山去籌備,節令不是恰時,炮制也是匆忙,各備下數百斤到數千斤不等,總計有三百余石,下個月會略多一些……”

“藥材是多多益善,還要多謝蔡大人解了淮東的燃眉之急。”陳小彥說道。

蔡畛苦笑一下,淮東再急需藥材,也遠遠不及信陽渴望糧鐵,好在淮東在藥材貿易之外沒有提什麽額外的要求,不然在董原面前還真不好交待。

藥材價格上,淮東自然不會苛刻,還照著戰事之前的糧藥比價進行換購。當然,總量也會有所控制,但每月近萬石米糧以及上萬斤鐵料的輸入,能讓信陽地方勢力的日子要比以往好過得多。

信陽農作物以小麥為主,平均畝產一石稍不到一些,每月萬石米糧的輸入,差不多等同墾荒十余萬畝地,能勉強養活三四萬成年丁壯。信陽如今殘存下來的民眾,也就十萬左右而已。

蔡畛也曉得董原最忌諱淮東,但就藥材交易一項,信陽官吏以及地方大族,也是越來越多的在說淮東的好話,這個局面倒不說想控制就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