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二十二章 突圍(第2/2頁)

楊樸看了顧嗣元一眼,心痛如絞,偏不能以實情相告。

馬朝騎馬從西邊馳來,問顧嗣元道:“少君,要不要跟大人道個別?”

顧嗣元看了楊樸了一眼,見他沉默不語,輕嘆一聲,跟馬朝說道:“不了,大丈夫慷慨赴死,沒有那麽婆婆媽媽的。”將兜鍪系帶紮結實,輕兜著馬,示意城門口的守軍,將東城門打開,一馬當先,先馳了出去。馬朝、楊樸緊隨其後,忽拉拉先是兩百余扈騎,繼續是披甲戰卒,迎頭朝東城外的敵營踩去……

敵軍在陽信周圍集結兵馬將有十萬,但真正逼到城下駐營的兵力並不多。就燕胡的心思,也無法準確估算陽信儲糧何時會盡,更擔心兵力主力在陽信城下會給拖住太長的時間,對他們來說,最佳的策略就是盡早誘青州軍主力出城突圍在野戰裏擊潰、殲滅,故而放棄對陽信兵臨城下的圍困,有意讓陽信守軍看到有突圍的希望。

按著原先議定計劃,顧嗣元率三千死士出城,直接沖擊敵軍在東城外的營帳,盡可能將其他三面的敵軍都吸引過來,卷入混亂之中,為主力趁夜從其他城門突圍拉出空當來。

三千死士自顧嗣元以下,都有必死的決心,出城之後,便沒有活下來的心思,慷慨激昂,也激發倍於往日的血性與兇悍殺心。當下就如一只重锺,只用一炷香的時間,就將東城外一座敵營攻破,頓時吸引兩支千余人敵軍騎援從左右馳來夾擊。

沒有絲毫的退縮之意,本就要將更多的敵軍在天黑之前調動起來,卷入東城外混亂的戰場,三千死士分作兩隊,以步迎騎,毫無怯意,激發出來的兇悍之性,反倒令敵軍要避鋒芒。

顧嗣元不是什麽無敵武將,這些年也只是將騎術練熟,跨在馬背上,臉色冷峻地看著戰場。在出城後,隨軍卷入混戰,顧嗣元即使跨在馬背上,視線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看不出數百步之遠。這時候顧嗣元也只能根據城樓揮動的令旗,指揮三千死士隨他左沖右突,馬朝率扈騎一步不丟的緊跟在他左右。

按照早前議定的計劃,顧嗣元率三千死士要在東城外吸引更多的敵軍。但轉頭看向東城門樓子,令旗突然間轉變,直令他們直接往東突進……

顧嗣元心生疑惑,看向左側的楊樸。

楊樸大聲說道:“怕是其他三面出了變故,我們照旗令所指行事,沿河東進,小心入夜後失了方向。”

戰場上人嚎馬嘶,兵戈相擊,非大聲嚷嚷不能傳話。卷入混戰之後,視野受限,甚至看不到千步外的遠處,非名將不能清楚地判斷情形。左右又有大股敵軍步騎卷來,顧嗣元一時也不清楚城頭旗令為何與原議不合,或許出了他看不見的變故,或許城裏見他們這邊打得還可以,要他們盡可能將敵軍往東拖出更遠的距離,拉出更大的空當,以便主力突圍——不管怎麽想,顧嗣元這時候也只能照旗令所示行事,不然就是一摸瞎,大聲吆喝著:“兒郎們,都隨我往東沖……”

顧嗣元原以為越往東打,必然會吸引更多的騎敵繞到前頭攔截,阻力會越來越大,誰想到,突出十數裏,往東突圍的阻力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弱之趨勢。

這時候天探黑,顧嗣元在左右擁簇著,費力攻上一座矮丘,能觀望周圍形勢,左右黑壓壓都是敵軍。然而再擰頭往回看去,赫然看到城南大火焰天,主力竟然提前出城,在南城外打成一團……

顧嗣元下意識的策馬要往回打。

楊樸拉住他的韁繩,說道:“少君打著大人的旗號出城,敵軍會誤認為大人貪生怕死才會選擇往東突圍與淮東海船匯合這條路,就必然會派大股兵馬來攔截、追擊——這才是定策的關鍵。你看左右,這黑壓壓的都是敵軍,好不容易將這部分敵軍吸引到這裏,少君這時候扛著大人的旗號往回走,可不是壞了大人突圍的大計?”

顧嗣元直覺南城的敵軍兵勢更強,但給楊樸這一勸,又疑惑起來。

只是戰場之上,哪有給顧嗣元疑惑的時間,這時候又有敵兵從左右殺來,顧嗣元只能率部繼續往東突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