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百四十章 北還崇州(第2/2頁)

正是由於淮東軍正卒及輜兵總數超過二十萬,而淮東範圍之內不事農耕的工坊戶連年激增,總數達到十一萬戶之巨——這部分人口,除了淮東每年從海東運入八十萬石米糧,吃糧問題主要還是依靠淮東自產米糧,就可以知道淮東如今的糧食總產量,已遠非四五年前林縛未入主淮東之前能比。

這其中最成功的經驗,就是淮東長期維持大規模的工輜營編制。

一旦將四十營兵馬從輜兵裝備起來,編為戰卒,不僅這部分人不能再為地方事務做貢耐,還要額外多開銷大量的軍資,無疑也會讓這時有些捉襟見肘的淮東財政雪上加霜。

林縛也只能咬牙看看,熬到秋冬時節情況能否有些改觀。就算現在柳葉飛與登州鎮投降燕胡,也無法從南線將靖海第一水營、第二水營主力抽出來,去將登州鎮駐營及造船修船基地摧毀掉。

※※※※※※※※※※※※※※※※

七月下旬,永興帝與諸相終於就淮西防務商議出一致意見,不設單獨制置使,另設禦前濠壽軍,由董原擔任禦前濠壽軍都統制,從禦營軍調兩萬兵馬歸董原統領,進駐濠州、壽州,並節制渦陽、廬州、東陽諸軍。

江寧不再放手讓董原去經營地方,在濠壽軍之上加“禦前”二字,意圖是想實行“戰時兵馬受將帥節制,戰事息罷將帥將兵權交還朝廷”的軍制。

七月流火,進入下旬之後,天氣便不像酷夏那麽難捱,東海上的風浪也趨於平靜,為能盡快返回崇州,林縛選擇坐船走海路。

在此之前,從五月下旬到七月下旬,從麂山島到長山島縱深近千裏海域掃過的颶風多達五次。淮東所轄區域,昌國島六月下旬受風災侵害最嚴重,好在救災及時,除十九人給塌房壓死或失蹤外,其他損失都減到最少。

到七月下旬,東海風暴季還不能說完全過去,但給颶風掃過的幾率大為降低就是。而小公主級超大型海船的抵抗風暴能力也非普通海船能及,只要不倒黴到正好給颶風中心風帶掃中,一般情況下,甚至能抗住兩丈高的巨浪。

船入江口,從揚子江上遊泄下來的洪峰到江寧之後,江岸陡然變成數十裏甚至近百裏寬,洪水沒有兩岸的約束,就失去威勢,只是將江水攪得渾濁,還飄著大量從上遊沖來的雜物。

最先進入視野的是江門,也是淮東依照江寧守戍墩台建造出來的一座城寨。

牢城除早期往觀音灘投入一部分人之外,後期就主要在江門。大批流囚給解押來江門,除部分人給用於開墾種植外,更多的是建造各種工場作坊安置。在觀音灘給船場、軍械監的工場擠滿之後,江門、鶴城與崇州東門郊外,實際成為民用工場的聚結地。

江門除大量的流囚外,工坊戶也超過一萬,城市率甚至要超過丹陽、會稽、明州等大城。

江門目前隸屬鶴城,但就工坊戶規模來說,江門就已經邁入大縣的行列。

林縛本有意在江門落腳,住一晚上再回崇城去,船剛靠岸,從崇城馳出的驛騎就追到江門來,帶來兩條壞消息:一是年後才受封川東制置使的秦宗源在德陽給曹義渠擊敗,率部降曹家,給曹家封為川東制置使,繼續率部攻打盤踞在川東的流民軍。二是陳芝虎於七月中旬率部甩陽信,橫渡小清河,先擊潰守小清河的青州軍一部,進而奔襲臨淄。由於青州軍主力給困在陽信,臨淄守軍不足千人,梁家援兵又遠,陳芝虎率部萬余精銳強攻臨淄,三日即告奪城,奪城後又縱兵在臨淄大掠三日。

“川東也許算不上是壞消息。”高宗庭摸著嘴唇上的短髭,說道:“秦宗源與龔玉裁在川東打了三四年,未能分出勝利,卻將天府之地的川東諸縣打得糜爛。此時的川東、川西都給曹家得去,若不經整頓,都不足以制霸天下。不過讓曹家及早拿下川東,有利於曹家兵馬主力及時北還,去防備燕胡……”

都關中而王天下,那是秦漢時期的事情。近五六百年來,關中的水利頻遭天災人禍破壞嚴重,連年大旱,已成邊陲苦地。大越之前,陳、燕兩朝,都不再都關中,除了西邊面臨異族的威脅之外,最主要的是關中地產不足以養王都,而黃河從潼關而上的水道又過於險窄,不利從外地輸入漕糧。

曹義渠在有割據的心思之後,在關中興修水利,坐關中而謀兩川。其謀略是不錯,但仍缺乏足夠的時間。首先是曹家在關中興修水利,是邊角修復,改變不了關中連年大旱的大局面;再者就是流民軍大規模進入兩川,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川東已經給打殘,曹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營川東,就要面臨東北方向燕胡步騎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