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百三十章 驅狼為虎(第2/2頁)

在富陽慘敗後,董原就失去對浙北的控制力,吳黨借勢滲透,以陳明撤為首的一批吳黨官員填入嘉杭湖三府,實際上使得董原失去在浙北擁兵自重的基礎。當前針對浙閩叛軍的戰事,又是以淮東為絕對主導,淮東與吳黨共同敦請董原離開浙北,董原就更沒有選擇。當然,董原服從朝廷的調遣,朝廷也不可能虧待了他。

孟心史又說道:“聖上及陳相還托我問林大人,誰代董原守浙北為好?”

“孟大人適合。”林縛說道:“孟大人為寧海老將,兵事嫻熟,又知江浙地略形勢,為時人所重,在士子裏又有聲望。除孟大人之外,本侯也不曉得誰能勝任。”

孟義山本就是寧海鎮主將,舊時轄管平江、丹陽、維揚、海陵四府的防務,用兵雖無奇彩之處,但也老成穩健——林縛不指望浙北軍能對奢飛熊所率浙西兵力造成致命打擊,但求浙北軍能守住杭湖不失,孟義山的確是合適的人選。而吳黨很顯然也只會推孟義山上位代替董原,林縛舉薦孟義山,不過是順水推舟。

“好,林大人的意思,我會一字不漏的轉呈給聖上、陳相知道。”孟心史說道。

“請孟大人回館舍稍作休息,我這邊準備好船只,即送孟大人從杭州登城,宗庭也會同行去杭州。”林縛說道。

孟心史離去,其他事情也由高宗庭、葉君安、周普等人安排,林縛先回起居處稍作休息,以養精神。

宋佳伺候他就寢,聽林縛說及董原事,輕嘆道:“這是驅狼為虎之策,淮東豎一強敵矣!”

“雖說諸事要從遠處著眼,但形勢之下,也不得不行權宜之計,即使是飲鴆止渴,有時候也是形勢迫之。”林縛說道。

割地制霸講究一個時勢人地,董原四者皆失——董原又非頑固不化,不識時務之人,既不能割地制霸,封一個將相王侯也不失為人傑。董原自始至終都沒有暴露出過於張揚的野心,所以永興帝及吳黨雖將他調出浙北,但也能容他,在別處重用他。

董原如今已是兵部右侍郎的高位,這次江寧調他北上,很可能以尚書一級的高官厚爵來安慰他——董原若在淮西再立戰功,不是沒有入朝拜相的可能性。

董原是浙西仙霞縣籍舉子,以地籍分,與吳黨能扯上關系,當董原失去割地制霸的機會,不能不說存在他轉而投向吳黨懷抱的可能。此時淮東與吳黨聯合將董原從浙北逐走,董原一旦投向吳黨,進而入朝拜相,很可能就是淮東將來逆取帝權的巨大障礙。

當前江寧諸公,林縛最忌憚的是嶽冷秋,看來將來很有可能還要鄭重其事的將董原的名字添加上去。

不過也管不了那麽遠,眼下江寧還是先要維持一團和氣的局勢抗奢滅虜,將形勢穩定下來再說。

※※※※※※※※※※※※※※※※

高宗庭,孟心史午時即乘船離開昌國,直接駛入錢江前往杭州去找董原。

在昌國島,從侍衛及召集來的斥候裏,林縛挑選一百八十余人,先期隨楚錚北返青州。

雖說楚錚此行北上,暫時不扯淮東的名號,但林縛自然最終要去領導、控制將來在沂水蒙山之間的抗虜運動,當即就授楚錚指揮參軍的武職,將這名份之事先定下來。隨楚錚北上,包括之前隨楚錚南下的五名扈從,共一百九十二人,分授營、哨、參軍事、都卒長等武職,實際給楚錚帶了北上的是完整的一旅武官編制。

命令胡喬中率領淮東水營駐明州府軍中僅有兩艘小公主級戰艦,運送楚錚等人及部分馬匹、兵械直接走海路北上到即墨登岸,並緊急從明州府調一萬兩黃金給楚錚隨身攜帶,見機行事——潛入沂山落腳,有時候用金銀收買的效果不見得比武力強占要差。

同時隨楚錚北上的還有兩艘信船,過長山島之後,就與楚錚所乘的兩艘小公主級戰艦分道,轉向東行,往海東向趙虎、林景中傳達林縛的緊急軍令。

這時節,海上風暴甚烈,為防止意外,信船都是兩艘兩艘的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