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九十八章 虞東(第2/3頁)

到偏廳跟林縛匯報事情的林夢得、高宗庭、孫敬軒等人也頗為感慨。

雍揚府雖富庶一方,但土地兼並嚴重,侵田隱戶現象嚴重。雖說每年糧賦定額有一百余萬石,但給名目繁多的地方開支以及官吏貪墨侵占掉六成。便算將維揚府正式劃入淮東的防區,在知府沈戎及頑固地方勢力的對抗下,淮東也很難在維揚府推動新政。當前局勢,與其去爭維揚府,還不如虞東宮莊實惠。

“虞東的人事要盡早安排下去。”林夢得說道:“你合意安排誰去虞東合適?”

“將王成服與孫尚望找過來。”林縛說道:“除了虞東還有夷洲,這主政官人選要盡快定下來……”

※※※※※※※※※※※※※※※※

孫尚望也於昨夜隨周普護送梁太後及魯王來到崇州。孫尚望這些年在津海勞苦功高,才幹也足,擔任一縣主官綽綽有余。

孫尚望、王成服都在東衙,很快就給侍衛請來,林縛簡略說過虞東、夷洲的情況,孫尚望便主動要求去夷洲。

元氏立國之前,南方開發較充分的也就兩湖與江浙等地,東閩及廣南都是山越百夷居住的蠻夷之地,未融入中原正統。夷洲在元氏立國之前更是蠻夷之中的蠻夷,除了早年的海商圖志裏所有記載外,絕大多數人甚至都不清楚夷洲在哪個方向。

八姓入閩,對開發東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使夷洲島受到一定的輻射。

早年,一些漁民及失地的窮困農民,漂洋過海在夷洲島的西北沿海落腳,建了一些居住點,大概是受中原文化影響的最早一批開發者。東閩、廣南沿海地區的開發以及沿海貿易的發展,使得海盜勢力也隨之滋生並發展起來,自然就有海盜勢力從夷洲島尋求補濟或者直接在島上建立城寨作為落腳點。

夷洲島得到真正大規模的開發,恰恰也是以奢家為首的八姓勢力居功最大——八姓勢力以晉安府沿海地為根基,受海盜的威脅最大,自然也重視打擊海盜勢力。為限制海盜勢力在海上的活動空間及發展,也是上一代的閩侯奢穆成,積極推動在夷洲島築寨駐軍進而遷民置縣。一時間東閩外海的海盜勢力受到很大的壓制,轉而向江浙及廣南沿海轉移活動,之後才有東海寇勢力在江浙東海域興起。

夷洲置縣也就三四十年的歷史,雖說是大陸周圍最大的一座島嶼,但開發很不充分。很顯然,當世在淮東易澇、湖蕩區以及昌國、岱山、嵊泗等近海大島都有大量荒地沒給充分開發的情況,夷洲島的墾荒開發之落後就不難想象了。

相比較虞東,夷洲的條件艱巨,重要性也不及虞東。但是去夷洲,除了墾荒囤種外,還要配合水軍侵擾閩東沿海,又要以夷洲以基地,向南探索航線,發展海貿,孫尚望自以為對這些事務熟悉,所以主動要求去夷洲,不跟王成服爭虞東的位子。

夷洲是個苦地方,林縛打算說服王成服去夷洲,畢竟孫尚望這些年在外面辛苦得很,但孫尚望主動要求去夷洲,那也再好不過。他對孫尚望說道:“夷洲條件差些,墾田利薄,周期又長,淮東商家都不怎麽感興趣,這也是人之常情,不要強求。軍司這邊一時也拿不出大筆的銀錢補貼。你去夷洲後,可以換個思路。夷洲地大物博,應該不缺煤鐵,加上木料,都是淮東所急需的物資。采伐煤鐵木料運來淮東販售,都是厚利之事,淮東應該有商家願意募工過去一試……”

“……先舉工貿,得利以補墾荒。”林縛繼續說道:“就墾荒來說,先不急於大片的開墾糧田。天下襄襄,皆為利往,清流士子對這個都很不屑一顧,但我們要曉得,治政之事,曉之以義,遠不如導之以利。種棉以織布,利厚之事;種蔗以制糖,也是利厚之事;種茶、種桑都是利厚之事。

“從崇州、明州運往海東販銷的布匹、茶、糖、生絲等物,厘金局都抽分重稅。我們可以定個政策,凡在夷州開墾荒田所種棉織布,種蔗制糖,種桑養蠶以得的棉布、生絲、糖茶運往海東販銷,在特定的時間裏,可以減免部分稅賦,以鼓勵墾殖。你在崇州多住幾天,多考慮考慮,需要什麽條件,都跟我開口提。能給的便利,我不會吝嗇不給的……”

與孫尚望就開發夷洲的問題絮絮叨叨說了許多,林縛又與王成服說道:“尚望要求去夷洲,那我就推薦你去虞東做知縣。你去虞東後,要安頓好原先的莊戶。首先是今年征糧的問題,第二個就是如何讓莊戶將多余的田地讓出去安置流戶。我考慮了一下,強征的方式不好。你看這樣好不好?讓莊戶出糧買田,確保每戶得田十到十五畝之間為私有,余下的都征為官有,用來安置南遷的民眾。將這個進行好,其余的都照新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