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九十章 勸進(二)(第2/3頁)

劉直看到陳西言與顧悟塵、曾銘新、元歸政進來,迎過來說道:“顧大人、陳閣老、國公爺、侯爺,寧王在裏堂正在等著你們呢……”迎著他們四人往裏堂走去。

寧王坐在正中,程余謙、嶽冷秋、張晏、王學善、王添、余心源等人在下首分兩排而坐,看到陳西言等人進來,隨寧王一起起身相迎。

顧悟塵且不說,陳西言在官場資格最老,曾銘新與元歸政又是江寧輩分最高的勛貴,便寧王在登基前,在他們三人面前也不能拿架子。

重新排過席次坐下,寧王也不再等其他人進來,咳嗽一聲說道:“今日請諸位大人過來,有兩樁事。其一,津海傳來的消息證實聖上在渡潮河時投水崩殂,為朝野大哀。”未等諸人在震驚裏表達致哀之情,寧王又迫不及待地說道:“淮東制置使林縛上書言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上表勸本王就位。然而本王德淺恩薄,實不敢竊居聖位。但林大人所言也是實情,遂請諸位大人過來另立賢明……”

寧王話音剛落,林續文就配合的從屏風後走進來,捧著林縛所擬的勸進表,走到堂前雙膝跪下,唱喏似的說道:“寧王賢良明德,眾望所歸,非淮東制置使林縛擁戴寧王,國難當頭,臣林續文也懇請寧王不棄天下臣民,臨危以挽狂瀾……”

顧悟塵、元歸政當下便如遭雷殛,震驚當場,眼前一陣陣發黑,耳朵嗡嗡作響,竟聽不到他人在表演什麽……

陳西言、嶽冷秋、程余謙、張晏接著跪下來勸進。

王學善、王添、余心源等人又驚又疑,特別是顧悟塵如此反應,令他們覺察到一絲不同尋常的異常。但是林續文代表林縛與淮東先表了態,陳西言、嶽冷秋、程余謙、張晏也接著表了態,也就容不得他們再有什麽遲疑,相繼走到堂前跪下來,哀聲慟人的懇請寧王繼位。

曾銘新不明白林縛為何會跟顧悟塵鬧翻了,也不清楚淮東與顧悟塵在擁立寧王一事上有什麽分歧,竟要林續文繞過顧悟塵進行勸進事——但不管怎麽說,不管背後藏著怎樣的秘辛,淮東幹脆利落地站起來擁立寧王,終是一樁維護大局穩定的好事。

也難怪陳西言剛才在大門外如此信心十足,心想早定下君臣名份是要緊,曾銘新也一並跪過來,懇請寧王繼位。

諸人皆跪下勸進,顧悟塵、元歸政二人還愣立在堂上,就突然格外的突兀。

陳西言、嶽冷秋、程余謙、張晏等人跪在地上,眼角余光仍看著顧悟塵、元歸政二人的反應。

寧王看在眼裏,心裏怨恨猶深,若說從林續文嘴裏知道梁太後及魯王事還有些猜疑,看顧、元二人的反應便是確鑿無疑的了。寧王輕輕地冷哼了一聲,說道:“本王德淺才薄,實不堪此重任,顧大人與永昌侯便比你們清楚,你們還是另議賢能吧……”

顧悟塵、元歸政這才驚醒過來,忙跪下來,叩頭說道:“請寧王勿棄天下臣民……”

違心說這樣的話,心裏苦澀如破了苦膽,誰能想到這致命的一擊竟然是淮東先打出來的……

消息很快傳到外面,議事堂裏也是黑壓壓跪了一片。

寧王堅持不肯,勸來勸去,勸惱了,就退回內宅,任性的將一幹人丟在堂上。

寧王雖然躲進後堂,諸大臣卻是堅持不懈的勸進,叩頭叩得敲木魚似的。好些人為表誠意,額頭叩得血淋淋的,王添甚至當堂叩暈過去……

勸進之事也很快傳遍江寧,也不曉得張晏、劉直等人在此之前做了多少準備,一柄柄萬萬傘飛也似的傳進府來。日隅時分,士子清流以及江寧城裏的中下級官員,也都聚到寧王府前來勸進……

寧王等人也怕節外生枝,造勢到這一步,差不多已有八成火候,到午後寧王便迫不及待的從內宅裏走出來,“勉為其難”的接受勸進。

接受勸進才是第一步,接著諸臣又共推沐國公曾銘新、永昌侯元歸政、陳西言、程余謙、嶽冷秋、張晏、余心源、林續文以及顧悟塵、王添、王學善、劉直、謝朝忠等人為臨時輔政大臣,共議治喪與立都及新帝繼位之事。

其他人膝蓋跪得生疼,額頭叩破不少,這會兒見大勢定下來,撐著膝蓋站起來也沒有多大的事。

顧悟塵所跪的磚地,跟澆過雨似的,濕了一片,到午後站起來,身子晃了兩晃,便一頭栽倒在地,昏厥過去。

所謂遺詔之事,都是秘不能宣的,寧王心裏將顧悟塵恨得要命,眼下卻是不能公開的向顧悟塵發難問罪,甚至在擬臨時輔政大臣名單時,還將顧悟塵加在裏面。這就是要堵天下悠悠之口,防止有人質疑他得位不正。顧悟塵當堂昏厥過去,倒是讓寧王解決了一樁麻煩事,便下令送顧悟塵送回府上好好休息,當下就將顧悟塵的名字從臨時輔政大臣的名單裏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