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八十二章 大敗(第2/3頁)

南逃京營軍給打垮之後,東胡騎兵主力就開始退出戰場,往雲崖山南麓一帶收縮,僅留三多千騎兵繼續控制戰場,切割、追殲潰卒及南逃的王公大臣,南逃京營軍僅有三千余人及部分王公大臣逃到南岸,及時斷掉浮橋。

無數潰卒給追殺,慌不擇路,給逼入水勢湍急的河流裏。身穿甲衣,入水即沉,無數人糾纏在一起,即便水性再好,也會給其他溺水者一起拖入河底。看著那些在河水裏掙紮的影子,陳定邦似乎能聽到他們絕望的嚎叫。

也有少數潰卒小股的堅持防禦。更多的潰卒似乎醒悟到南逃無望,折向西北,往燕京方向或逃竄或突圍。更多的將卒拋掉兵甲,選擇向東胡人屈膝投降,仿佛剛給砍伐過的樹林,一排排像木樁似的跪在地上。

戰力懸殊太大,結局也無懸念可言,戰場上東胡騎兵左突右沖,朝廷投入無數錢糧所養的京營軍,卻是淒慘的在遭受屠殺或者不抵抗就投降。吳齊、陳定邦等人看了心裏都不好受。雖有三四千人逃出去,但從張家集出發,穿越燕南,有近五百裏的腳程,在這一區域,東胡有四萬余步騎,最後能有幾個人成功南逃,還真不好說。

看到東胡人有派人過來控制雲崖山的跡象,吳齊、陳定邦等人也沒有敢繼續在山上停留,從小路退回北麓的成壽集,躲入茶鋪子的暗間。眼下只能留在成壽集借流民作掩護,等候時機再離開燕冀,也絕了去三河聯絡陳芝虎的心思。

“李兵部給崇觀帝賜酒藥死的消息還是暫時瞞著陳芝虎為好。”吳齊找來陳定邦說道:“就算潛往三河還有空隙可鉆,但在南下道路幾乎給徹底封鎖的情形下,陳芝虎知道真相後,會有什麽反應,很難預料。我們不能去三河冒這個險。”

陳定邦雖然沒有直接在陳芝虎手下為將,但同出東閩軍一系,對陳芝虎了解頗深。局勢發展到這一步,陳芝虎很有可能將他們扣下來,直接投向東胡人。

這時候兵荒馬亂的,也無法派人去找狗犢子盧雄,想來盧雄要見到陳芝虎,差不多要等到三河一線的戰事有了結果之後。吳齊能預料等到三河戰事結束,是不是給陳芝虎知道李卓身死的真相,也許都不那麽重要了。

※※※※※※※※※※※※※※※※

在葉濟羅榮的奔襲下,南逃京營軍兩萬余人,除少數人及時逃脫外,支撐不到半天時間,就告崩潰,傷亡及潰卒一時間盈野塞谷。

僅剩千余守軍的台湖大營,於十七日夜開城投降。陳芝虎除了退入燕京城,南下的通道給封鎖得嚴嚴實實。

葉濟羅榮率所部騎兵主力在雲崖山南麓稍作休整,有小股騎兵進入雲崖山北麓,占領成壽集。在東胡人強大的武力面前,地方士紳及流民選擇屈膝投降。緊接著,十八日,就在近千新附漢軍進入成壽集結營,東胡人開始控制燕京城外圍地區。

而在十七日夜,東胡人有一部騎兵從河間城趕來匯合。

葉濟羅榮雖然擔憂河間方向會露出空隙,讓更多的人逃出去,但他更需要集中更多的騎兵東進,到津海外圍去殲滅護送崇觀帝向東突圍的兵馬——在葉濟羅榮看來,這也是南朝此次突圍的主力兵馬,包括宣府軍以及忠於內廷,補給充足,兵甲優良的京營北園禁卒在內,加起來有四萬余甲卒以及部分騎兵部隊,都能勉強稱得上精銳。

雖說汗王葉濟爾在津海集結有精騎萬余,新附漢軍九萬余,但新附漢軍戰力參差不齊。一旦給宣府軍與京營禁卒提前抵達津海外圍,而津海軍又從城裏奮力反攻出來,僅靠簡單的壕溝及胸墻,很難保證一定不出簍子。

只要及時趕到津海外圍,與汗王匯合,將宣府軍及京營禁卒四萬余主力殲滅,燕冀的形勢就差不多能確定下來了,有個別王公大臣逃去江寧,根本算不了什麽。

葉濟羅榮善用騎兵,崇觀九年秋冬之後的三五個月,葉濟羅榮率不到三萬人的騎兵,就將當時包括京營軍及三邊援軍在內十六七萬兵馬,都徹底的牽制在京畿諸縣範圍以內不敢出擊。

十七日夜從雲崖山南麓出發,經過近一天一夜的強行軍,葉濟羅榮率兩萬精騎於十八日入夜之前趕到津海外圍。

宣府軍及京營禁卒,也僅比葉濟羅榮早兩個時辰進入津海,但給葉濟爾派兵攔截在潮河的北岸,渡不了寬不及二十丈的潮河,更談不上接近津海城。

葉濟爾使葉濟羅榮率來支援的騎兵在潮河南岸休整了一夜,於十九日,一面放宣府軍、京營禁卒在潮河上搭設浮橋到南岸來進行會戰,一面在潮河的上遊搭設棧橋,打算驅使騎兵渡到北岸攻擊南朝這部兵馬的側翼。

潮河會戰比想象中要輕松得多。

東逃兵馬分京營、宣府兩部,唯有渡過潮河打開津海外圍的缺口,逃入城裏去,才算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