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七十六章 淮陽鎮(第2/3頁)

在淮陽的外圍,要堅決的進行清野,將人口都撤到防線南面安置,將村寨、屋舍摧毀,使東胡騎兵進入淮陽外圍,得不到補給與休整的可能。

在淮陽的內線,還要因地制宜的修復,加強原有的土圍子屯寨或修築更加堅固的小型寨堡,集中安置流民,以增加對從防線滲透進來的小規模東胡騎兵的抵抗能力。

為了確保取土制磚,伐木築城築寨及大量物資輸入等諸多防線構築事務能順利進行下去,淮東將在淮泗招募壯勇,編一部三萬人左右的工輜營,這樣也能確保紅襖軍改編後的淮陽軍得到充分的訓練。

此外,淮東將向淮陽放開鐵料供應,但需要從淮泗流民裏招募大量工匠,集中到山陽縣,打造兵甲、農具及其他鐵制工具甚至各種戰車供應淮陽。

淮東在物資供應上,在年底之前給淮泗防線預留了一百萬斤毛鐵料,三十萬斤精鐵料的供應,實際上,山陽縣就算從現在就大規模的招募工匠打造器械,也很難將這麽多的鐵料用完。

很顯然,淮東能讓淮陽鎮諸將掌握兵權不旁落,但不會讓淮陽鎮有割據淮泗的可能。

不過一旦答應淮東的條件,在東胡人大軍卷來,淮陽鎮支撐不住之時,為了確保淮泗工輜營的家小在淮泗地區不受侵害,淮東也會出兵進入淮陽防線聯合作戰。

很顯然,紅襖軍好不容易從生死存亡線上地掙紮著維持下來,這時候絕大多數將領的心裏已經沒有割據自立、稱王制霸的野心,不放棄兵權也不過是擔心朝廷日後會出爾反爾,對他們清算罷了。

此外,依著這個計劃,淮陽鎮與淮泗工輜營將吸納六萬健勇,加上從流民裏招募工匠,算上家小,差不多能夠覆蓋超過三十萬人的人群。實際上,就將解決滯留淮泗地區大部分流民的生存問題。余下十萬余流民,或遷往他地或就地安置,壓力就減輕了許多。

當然,要做到這一步,使得淮東向淮泗地區的米糧輸入量,將從當前的每月四萬石驟然提高到六萬余石。要不是淮東每月能從海東地區運入近八萬石米糧,根本支撐不了這麽強度的消耗。

就淮陽鎮兵甲的補充,林縛也承諾除了山陽縣籌立的軍械工場所生產兵械主要供應淮陽鎮外,淮東在觀音灘及江門、鶴城的軍械工場,額外再每個月向淮陽鎮供應兩百套鎧甲,兩百張步甲用優質弓弩。

劉妙貞二十一日離開崇州北還淮陽,淮東這邊還是讓孫壯率一隊騎兵沿途護送,孫壯到淮陽後,還是聽從秦承祖的調遣。

林縛與劉妙貞這三天商議內容所形成的紀要,將由孫壯攜帶一份交給秦承祖。秦承祖將在這份紀要的基礎上,與淮陽鎮進行細節上的完善,再通令各部執行下去。

※※※※※※※※※※※※※※※※

劉妙貞坐在車裏,穿著青銅面具,聽著轔轔車轍聲,透過紗簾,看著扞海道內側正有農人在收割的麥田,心情頗為復雜。

林縛說她兄長只有禍害天下的野心而無安民之心,她心裏不服氣。但數年來轉戰天下,越打越弱,而中原腹地越打越亂,民眾大量因戰亂而死亡,而流離失所的事實又令她無法辯駁。越是到最後,越是騎虎難下,便是她也忘掉當初起兵造反的意圖。

劉妙貞滿懷戒心而來,她倒是不怕林縛拘押她,但總是懷疑淮東算計深沉,不安好心。

淮東開口允諾如此充足的物資支持,她還能有什麽立場質疑淮東的居心?

對於絕大多數拿起削尖竹竿造反的流軍將卒來說,不過是為了能不餓死,而淮東是確確實實的允了一個安居樂業的諾。

劉妙貞這時候也能理解孫杆子為何放棄淮陽鎮輕車都尉的將位不當,而甘願在淮東軍當一個不甚重要的指揮參軍了。孫杆子為報舊主之恩,能將身家性命拋棄,顯然不是功名利祿能收買的。淮東折服孫杆子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一個之前模糊也許在加入淮東才漸漸清楚的安居樂業、安民靖土的夢想。

連孫杆子都盡心效力淮東了,紅襖軍將領受到的影響只怕會更深吧?劉妙貞也不曉得要不要限制這種影響在軍中蔓延下去。

她能想到這種影響也許是林縛故意為之,但淮東這種堂堂正正的謀算,令她無力抵擋。也許在決定東進的那一刻,就跳入淮東早就編好的樊籠再也掙紮不出來了吧?

過泗陽,李良率部到泗陽城外來迎接,顯然已經徹底放松了對淮東軍的戒備。

劉妙貞也不說什麽,只想早一日返回淮陽,去做構築淮陽防線的事情。

劉妙貞二十三日秘密返回淮陽,派人正式通知在淮陽已滯留了十一日的劉庭州,紅襖軍從即日正式接受招安編為淮陽鎮軍,接受淮東軍司的節制,並同意江寧向淮陽、睢寧、宿豫派遣政事官以及從地方撿選胥吏主持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