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五十三章 襲東陽(第2/2頁)

陳漬積功在陣前給林縛升任旅帥,負責率部奔襲東陽;張苟還是以指揮參軍的將職隨行協助指揮作戰;孫壯升任哨將,負責率領崇城步營為數不多的騎兵。

在冷兵器鏖戰的時代,個人武勇依舊是戰爭裏最濃重的色彩。孫壯在戰前雖說還是普通兵卒,但襲浹口寨,鐵港登陸以及奔打嵊州,數戰殺敵奪級不下二十顆,如此武勇自然很快就在軍中就豎立起個人聲望來。特別是崇城步營後期補入的兵卒,絕大多數都是流民軍的歸附軍,對“孫杆子”這個名頭更不陌生,不要說從大頭兵火線提拔任哨將了,就算是提拔當營將、旅帥,下面的將卒也不會有多少意外。

為了避免驚擾東陽,上虞的援軍故意拖延著不上來,圍困嵊州的淮東軍到二十八日也是以崇城步營四千兵馬為主。

隨林縛秘密趕到嵊州的,除了兩百多護衛外,就多帶了一百多套馬鎧。這點兵力在奢家的斥候看來,只是送補給來的輜重隊,引不起足夠的警覺。

崇州除了周普率領的騎營外,各步營也有少量騎兵編制,有林縛帶的一百多套馬鎧上來,崇城步營也能湊出兩隊重甲騎出來。

這邊的耽擱才是片晌,東陽守軍在落鶴山西北麓外圍的兩座哨崗已經給清除掉,孫壯就穿上重甲在刀盾扈兵的協助下跨上馬背,進入落鶴山西北麓的進擊陣地。

孫壯率部從中央進擊的重甲騎才一百二十余騎,加上兩倍人數的刀盾扈兵,排了三列,整個陣列展開有四十多丈寬,兩翼還各有一營甲卒陣列,協同進擊。

天色清濛,月牙白得稀薄透明,已是破曉時分,馬嚼子解開,戰馬嘶昂,夾在風嘯聲裏,格外的透徹。

在戰陣前方,太白溪東岸的營壘露出模糊的形狀。往西斜下的緩坡,青草離離,近百披甲輕騎已經馳騁出擊,分作兩隊,交叉著直接奔打奢飛虎太白溪東岸營壘的右翼。一是限制奢飛虎派兵出營壘在右翼列陣防備,第二就是要將營壘右翼可能存在的陷坑踩出來,避免重甲騎陷在裏面出不來。

※※※※※※※※※※※※※※※※

太白溪東岸守軍以奢飛虎從浙南率來的援軍為主,有五千余精銳,從永嘉馳行北上,二十七日到天台縣。由於崇城步營在嵊州外圍做好打援的準備,而從天台進嵊州的道路過於兇險,奢飛虎於二十八日率部從天台往西轉移到東陽,欲與會稽上來的援軍匯合之後,再從落鶴山與東白山間的谷道東進接援嵊州。

太白溪為蘭溪江的上遊,奢飛虎率部進東陽,自然是在太白溪的東岸。而東陽城在太白溪的西岸,奢飛虎遂在東岸臨水坡地築壘,等候會稽援軍上來。

奢飛虎所率援軍以步卒為主,四天走了近五百裏,疲憊異常,營壘還是在東陽守軍的協助下倉促築成,打算先在東陽休整兩天。

奢飛虎的策略沒有錯,他沒有從天台縣直接北進嵊州,相比較以往,已經是相當謹慎了。奢飛虎想不到的是,林縛在嵊州的兵力才四千余人,還要防備嵊州城裏的兩千多守軍的情況,竟然會毅然撇開嵊州,將主力遣來偷襲東陽。

外圍哨探奔回示警,奢飛虎僅僅得到半個時辰的預警時間。

半個時辰的準備時間,只能讓沉睡中的五千疲憊甲卒倉促清醒過來穿上鎧甲列陣,最先出營攔截的兩隊人馬,準備不足,很快給奔襲來的兩隊輕騎沖亂。

奢飛虎能意識到營壘右翼的薄弱,而整個營壘沿太白溪東岸展開,顯然過於狹長,一旦從側翼給攻破,就會非常的被動。

聽到風聲裏夾雜著戰馬嘶叫,奢飛虎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裏,在右翼坡地,用弓弩,用高盾,用簡易拒馬建立攔截陣列,拉出一定的縱深,避免淮東軍直接破壘!

太白溪東岸營壘築在臨岸的緩坡上,而崇城步營奔襲主力的進擊陣地在落鶴山西北麓的緩坡上,在中間是道寬溝。到夏秋暴雨季,這道寬溝是行洪水道,這時候卻長滿野草,連灌木也沒有,成為進軍通暢的通道,成為東陽血戰的主陣地……

由於奢家在諸暨的援軍能在一天時間裏趕到東陽,留給淮東軍奔襲東陽人馬的時間不多,陳漬與張苟決定一開始就將六成兵馬投入第一撥攻勢裏。第一拔兵馬打出去後,陳漬與張苟也沒有歇著,由於當前的陣地已經給填滿,再多的兵力也展不開,就命令剩下的兩營甲卒沿落鶴山西北麓的坡地向兩翼展開,尋找新的進擊通道。

只要以孫壯為首的正面戰場能取得優勢,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命令最後兩營甲卒再攻上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裏,將三千奔襲馬兵都盡數展開來,對奢家在太白溪東岸的營壘展開暴風驟雨似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