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十二章 拖延(第2/2頁)

李卓倒沒有其他表示,與郝宗成拱了拱手,說道:“郝大人來回奔波辛苦了……”

“我有什麽好辛苦的?”郝宗成笑道,他將聖旨放在衣袖裏,按照規矩要等回大帳擺了香案才能宣讀,所以他也只是將聖旨所寫內容告訴李卓,並不會直接將聖旨交給李卓,說道:“大同戰事日緊,一切都等李帥一錘定音。聖上特意讓我問李帥一聲,到底能否將大軍推到遼陽城下……我也曉得,遼陽未必好打,但只要打下松山等城,就能迫圍大同的虜兵撤圍,還能收復遼西故郡,將形勢恢復到五六年前。南邊局勢雖有反復,不過陳芝虎當真是今朝之猛將,應無大憂。陳芝虎六月南下,才四個多月,就梟首獲級五萬有余,當真是一代名將啊!流匪雖多,總也有殺盡的時候,江淮局勢平復指日可待!李帥休要怨我嘮叨、催促,我敬李帥是朝廷柱石,可不希望李帥統兵北征卻要比昔時手下愛將遜色太多!”

“昔日有些薄名,還不是靠芝虎他們幾個幫著撐起來的?”李卓臉色如常,不理會郝宗成的激將法,又問道:“聽信報說燕南都廣降大雪,今年冬天可能會額外寒冷,糧秣周濟不成問題吧?”

“即使津海早些天可能給海冰封住,也不會有什麽問題。”郝宗成說道:“魯國公花了大力氣,在濟南修了條驛道直通衛河,山東、河東的米糧,可以走陸路到衛河,再轉到京畿。昌黎一線所存糧草,可以專保征北軍支用無缺……”

黃河泥沙幾乎將濟南府、平原府境內的漕運河道全部淤平,奪了朱龍河的河道入海。開漕要重挖河道,朝廷暫時沒有力氣辦到,魯國公梁習也沒有力氣辦到,僅僅是修一條驛道,能輸運抵京的漕糧,實際上會很有限。

東胡人上次破邊入關,從燕南三府給擄走丁口近四十萬,還從燕南、魯北擄走六七十萬頭的牲口;前年的黃河修堤民夫大亂,使得這一地區再受重挫。燕南等地,十年八年間,不要想元氣能得到恢復。一來是丁口損失太多,第二個就是耕種畜力嚴重不足……

修了驛道運輸漕糧是好事,但高宗庭懷疑梁家能不能找到足夠多的騾馬來運糧——從濟南到衛河走陸路運糧,不能給人寄以厚望啊。梁家身邊沒有真正精通政事的大能,只怕還沒有想到其中的頑症吧?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朝廷對江淮、江浙形勢的過分樂觀——長樂軍攻陷了蘄春,明明已經打亂了江東的部署,朝廷卻更願意相信只要將陳芝虎南調,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高宗庭七月中旬,在鄢陵與陳芝虎見過一面,實際上他沒有寄望陳芝虎能聽進他的話。事實上也證明在那之後,陳芝虎依舊我行我素,習慣用殺戮解決一切問題,也使得朝廷及江寧對流民軍的意見,一面倒的傾向於鎮壓跟剿滅。

郝宗成見李卓與高宗庭同時心有所思,自當梁家修成運漕驛道對他們有所觸動,看著李卓心裏冷笑,你支持淮東獨占津海糧道,大概是不希望看到梁家也從中分一杯羹吧!

初時,郝宗成本來可以從津海糧道獲得一些私糧運入京畿牟利。自湯浩信死後,林縛就掐斷給郝宗成的私糧供應,將這一部分私糧撥給高宗庭,用來彌補薊北軍的錢餉缺額——這也是報答李卓在“鹽銀保糧”一事上對淮東的支持。

郝宗成卻是懷恨在心,梁家修築運漕驛道,能從津海糧道分一杯羹,他倒是出了一番力氣,難免有些得意洋洋,又說道:“聖上在宮裏見天氣漸寒,念到北地之苦,特地讓我帶了一領上好的貢裘給李帥,要李帥好好保重身體,為朝廷效力。”

“皇恩浩蕩,李卓感懷於心,當為朝廷鞠躬盡瘁……”李卓朝西南方向拱手作禮。

高宗庭心裏卻愁,郝宗成代表皇上冒著苦寒天氣跑過來監軍催戰,督帥如何拖著不去打松山?